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邮票 >> 中外邮票 >> 邮票上的前童古宅恒裕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邮票 >> 中外邮票 >> 邮票上的前童古宅恒裕

邮票上的前童古宅恒裕

作者:佚名      中外邮票编辑:admin     
古宅“恒裕”。 古宅“恒裕”。 印有古宅“恒裕”的邮票。 印有古宅“恒裕”的邮票。

  年过八旬的童衍连一直坚信:家里那幢已有200多年历史的祖宅终有一天将会“出人头地”,只是他们没想到,这个“预言”兑现得这么快。今年5月19日,中国古镇特种邮票在宁海首发。特种邮票一共8枚,第一枚就是前童古镇,而定格在邮票上的,正是他家那幢“恒裕”祖宅。

  81年前,童衍连在那幢古宅里呱呱落地。在那里,他娶妻成家,生了5个孩子,靠卖豆腐供出3个大学生。在那里,他攒了10余年的木头,把摇摇欲坠的祖宅扶正修缮,成就了今天的邮票上的古宅。在那里,他还做成了有生以来最“大”的一笔生意———把前童香干卖给了当时的浙江省委书记、现在的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

  并不起眼的古宅,积淀着童家人数百年来传承的文化,承载着童家人太多的回忆和希望。

  福宅“恒裕”

  一天的时间里,年迈的童衍连有大半天都坐在老屋的石阶上。

  从他的视线望去,狭窄的河道穿镇而过,老房子依河而建,流云下斑驳的粉墙黛瓦像清晨的残梦,错落的石桥坚致而又苍老,石阶的埠头从楼板下一级级伸出来,女人们在埠头上浣洗……

  悠闲平静的生活已经持续了多年。直到有一天,他的儿子童相兵带回的数套新发行的中国古镇特种邮票,搅醒了老人平静多年的心灵世界,沉积在老人心底多年的记忆又翻滚了出来。

  “我家的房子真的贴在了信封上在全国各地飞?”老人捏着邮票,贴近眼前,瞪大眼睛,恨不得把邮票塞进眼珠子里。这还不够,他又拿起邮票,对着太阳光,试图照射出邮票上的每一个线条。之后,他又端详着身边那幢自己已经住了几十年的老宅。确认邮票上的古宅就是自家的老房子,童衍连脸上笑成了一朵花:“还别说,以前没觉着,这样上了画确实还挺好看的。”

  童衍连的家是一幢不太显眼的旧房子,大门的上方,写着“恒裕”两个大字,斑驳模糊的字迹,记录着这幢古宅的沧桑。

  “恒裕”古宅在镇上算差的了,那些精细的,考究的房子全藏在里头。“前童人不轻易露富显财,好房子不会造在外面。当然,那些房子都是我们童家的。”

  据史料记载,前童古镇始建于宋末,盛于明清,700多年的光阴,繁衍了这水渠环绕的明清民宅,而随着这建筑群一起扩张的,则是庞大的童氏家族。这个家族里出过许多名躁一时的人物,一张张贴在厅堂里壁的中举捷报至今还隐约可辨。辛亥革命时的浙江省首任临时大都督、民国和建国后的当地首任县长都出自这里。

  700余年间,居民口口相传,留下很多故事,虽然并不都惊天动地,但一砖一瓦却因此有了温度。

  清嘉庆年间,前童出了个举人叫童桂林,他的三个儿子合力建造了名为“职思其居”的院子。“恒裕”则建于清道光年间,原不过是“职思其居”外面的附属用房。童家人很有商业头脑,一开始就在这里开起染坊。当时前童人种了很多苎麻,人们自己纺织,送来印染,童家人诚信经营,生意兴隆,靠着染坊赚了不少钱。在他们眼里,“恒裕”就是个能带来财富的风水宝地,恰如其意永远富裕。

  鸦片战争后,随着宁波成为开放口岸之一,来来往往的人多了,童家人关掉染坊,在这里又开起了南北杂货店。在掘得了第一桶金之后,又转行开了恒裕酒坊。

  抢救“恒裕”

  童衍连就出生在这座叫做“恒裕”的老房子里。当时这里已经不开酒坊了,但房子里面,原来用的东西很多都还在,比如挂在柱子上面的钩、木梁,当年用过的酒埕、酒漏、水桶等东西。

  “恒裕”因为是附属用房,建造时所用的木料和里面的庭院相比原本就差了很多,再加上年代久远,上世纪50年代,房屋的柱子开始慢慢倾斜,狭窄的木楼梯踩上去吱呀作响。在这座陈旧而衰老的婚房里,他娶了妻子王成翠。

  婚后没多久的一个夜里,随着一声巨响,“恒裕”北面的两间小房子塌了。童衍连还记得,那个湿露露的雨天,怀着孕的妻子被吓得不轻。

  从那时起,夫妇俩就想着一件事,修房子。

  修房子的第一步,从攒钱买木头开始。他们没钱,计划经济时代,买木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光攒够木头,夫妇俩就花了10多年的时间,从长子出生到高中毕业。

  童相兵高中毕业时,童衍连终于凑够了钱和木头。当时曾经有人建议,“恒裕”已倾斜成那个样子,小修小补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还是拆掉重新修。童衍连没有同意,他坚持认为,“恒裕”是老祖宗留下的福宅,不能就这么没了。

  为了修复“恒裕”,他请了前童最好的大木老师和泥水匠,对歪歪斜斜的房子,用了矫正技术修理。先将瓦片卸下来,把屋里的东西全部腾空,再用新的木柱和绳子将整幢房子固定,然后用人工把房子拉正,再固定。

  如果童衍孝地下有知的话,他一定会为当初竭力阻止前童古镇的拆建而感到自豪。

  童衍孝是童衍连的大哥,兄弟两人对包括“恒裕”在内的祖传古宅都有着特殊的感情。上世纪80年代,全国各地蔓延的拆建风也刮到了前童,拆掉古镇重建商业街的计划也已出炉。童衍孝等人心急如焚,他们联系了甬城多名文保专家和有识之士,极力反对这种做法。在他们的努力下,古镇最终得到保留。

  光大“恒裕”

  前童素称“诗礼名宗”。早在明初,童氏先人就筑“石镜精舍”,以聚六经群书数百千卷,礼聘方孝孺课教子弟,开启文明。自此,“读书不求闻达,亦足变化气质”便成为童氏先人信奉的要旨。

  童衍连有5个孩子,他遵从祖训,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为了供孩子读书,上世纪70年代开始,童衍连在“恒裕”开了一家水作店,做豆腐。这一做就是20年,靠着小小的豆腐店,童家培养出了3个大学生。当然,这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的,长子童相兵最先考上浙江农业大学,可他的弟弟就不那么顺利,一连考了好几年,最终如愿以偿。

  多年才考上大学的事至今都还是童家人的一段佳话———那是一家人最辛苦的年月,夫妇俩晚上做豆腐,天一亮摆摊卖豆腐,然后割草养猪养兔。

  在长子童相兵的印象里,每天早上,青灰色的天一点点亮起来,天井里,父亲把一夜的辛苦都挑在冒着白气的豆腐担里,只待开口吆喝,母亲已经出门,古镇的一天就开始了,而他也该起来读书了。

  由于睡眠不足,王成翠常常割着草就睡着了。劳累过度的生活一直影响到现在———79岁的王成翠依然觉得缺觉,每天一吃完晚饭,老伴还在看新闻联播,她就已经进入梦乡了。

  童相兵还记得,每天晚上,兄妹5人写作业的那张小桌子,到后来只剩下弟弟一个人了。昏暗的灯光下,弟弟埋头苦读,那个瘦弱的身影让人心疼。

  他至今都还记得父亲当时鼓励弟弟时所说的话,“整天苦着脸干什么,这房子是福宅,就没有做不成的事。现在哥哥也工作了,咱家压力轻了,你要是想考,就尽管考;你要不想读书了,出去学门手艺也是条出路,走正道就行。”就在那一年,父亲的鼓励终于有了收获,弟弟考上了当时的杭州大学经济系金融专业。

  现在说起此事,童衍连乐得咧开空空的嘴,“我就说嘛,这房子是福宅。”在他的眼里,这才算是对“恒裕”的发扬光大,对得起祖先。

  自豪“恒裕”

  在童衍连的家里,还保存着一张弥足珍贵的照片。这张拍摄于2006年的照片,给童衍连一家留下了大多美好的回忆。

  “恒裕”老宅修好后,转眼又是30多年过去了。童衍连的子女们全都在外面工作,家里又盖了新的3层小楼,但老俩口依然住在老房子里。对两位老人来说,岁月根本没有改变什么,这里每天的日子都一样:长长的屋檐下,老人倚门闲聊,小孩当街光着屁股洗澡,女人在自家屋前的石阶上纳鞋底或者织毛衣,小猫小狗一声不吭地蹲在脚下。阳光褪去,阴影笼罩上来时,家家户户都飘着饭香。唯一不同的是,孩子们个个有了自己的事业,他们不需要再卖豆腐了,闲下来的时候,他们就在家门口卖卖前童特产香干。

  2006年,童衍连夫妇做成了一笔“大生意”。那是9月的一天,空气中夹杂这一丝秋意的凉爽,他们像往常一样卖着香干,远远的来了一群人。王成翠并不知道,那是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来宁海调研。在她看来,那只是一群普通的游客。

  习近平走上前,问老人生意如何,还挑了3包香干,问她价格。

  “十块。”王成翠回答,随后就接过了习近平付的钱。对她来说,这是再普通不过的一笔生意,而她最喜欢的就是这样不讨价还价的顾客。而经常看电视新闻的童衍连觉得眼前这位顾客很眼熟,但又有点不确定:“省委书记会到咱们这儿来买香干?”

  远远的,这个场面被一名村民拍了下来,习近平走后,大家拥上来:“你们今天可做了一笔大生意呀。”

  直到这个时候,年过七旬的王成翠才知道,刚才这位和蔼可亲的顾客竟然是省委书记。

  童衍连把这张照片裱了起来,打算好好珍藏,邻居们则很是羡慕。在英美留学的两个孙女,还特意用英语、德语、法语等语言设计了一个前童香干的系列广告,让爷爷奶奶放在照片旁边。

  尽管邻居们认为这是很好的广告,但老两口却很少把照片拿出来展示。“他那样一个大人物,没有一点架子,我们可不能为了赚钱把照片拿出来炫耀,得好好珍藏起来。”

  作为村干部参与当天接待的郑莲亚至今还记忆犹新:习近平对古镇充满了好奇和兴趣,他一边听讲解,一边不断地询问有关情况。临走时,本来已经上车了,却又折了回来:“看了这里以后,我想说几句。”

  在郑莲亚的印象中,习近平的声音不高,却极有穿透力地说:“我曾经过去威尼斯,回来我想,我们中国能否找到像威尼斯这么美的地方。到了前童,我终于找到了。你们对古镇的保护很到位。”郑莲亚在笔记中记下了这段话。

  除了赞赏外,习近平对古镇保护还提了建议。习近平说:“古镇的开发不能急功近利,首要的任务是要保护好,规划好,然后再慢慢开发。希望你们继续做好保护工作,把古镇最原始、最朴素、最真实的一面展示给大家,真正把古镇这份宝贵的遗产保护好、利用好。”

  记者樊卓婧 程鑫/文 记者王鹏/摄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