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刚过,我就收到一张来自异国他乡的信件,里面是张明信片。家人听说后便笑道:什么年代了,还有人写明信片。
这是远在意大利求学的表弟航空快递给我的新年礼物,我小心翼翼拆开信封,喜不自禁。原来这张明信片居然是清朝时候从中国发往意大利的古董。100年前,写明信片应该是件挺时髦的事情呢!
这张明信片长16.5厘米,宽10.2厘米,尺寸已经接近现代通行规格,由于年代久远,纸张已经发黄发脆。估计其来历应该是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后,国外势力渗透上海、青岛、大连等港口城市,在中国的意大利商人以清朝时期的风土人情为背景制作。
这张明信片上的图不是画的,而是张黑白老照片,虽然因年代久远有些岁月沧桑的痕迹,但仍可以看出照片上的人正在理发,盘腿坐在方凳上的年轻人眉清目秀,双手扶在高凳上,肩披一块花式围裙,身后站立的理发师发辫盘于脑前,正在解开年轻人的长辫,理发师背后的灯笼形脸盆架上则放着脸盆和手巾等一应用具。
明信片的左侧是英文序列的“第21号”字样,右侧是意大利语的“中国”,而下部则是“理发”字样。难能可贵的是,这张明信片居然没有使用过,它的另一面用意大利语和繁体汉字写着“大清邮政明信片”字样,而且下面还有“右边只写收信人名姓住址”的温馨提示。右上角分明盖着“大清国邮政”一分的邮戳。细看,在邮戳正中居然有红色的“中华民国”字样。
我恶补了一下历史知识,清政府自1890年(光绪十六年)起,即着手推广邮政。1896年3月20日,清朝光绪皇帝批准开办大清邮政官局,中国近代邮政由此诞生。1912年,中华民国政府接管大清邮政,为了省事,直接在大清邮政的已付资费图标上增印了“中华民国”字样。
想想时隔100多年之后,这张辗转漂泊的明信片见证了中国100多年间由弱到强的历史,我心中感慨万千。大概这便是历史收藏的意义所在吧!
文/汪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