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信片收藏已经成为韩军目前最大的业余爱好。他把收藏明信片当成享受,在心旷神怡中得到精神的愉悦与劳动的快乐。收藏明信片的爱好也令他在研究天津城市历史文化方面得以延展与充实。健康在快乐中产生,学识在轻松中提高,成绩在收藏中体现,是收藏爱好带给他最大的感触。
明信片的文艺气息广受青睐
人有精神世界,是人与世间万物最为根本的区别。在这种根本性差别下,精神的可贵与崇高显现出无与伦比的永恒性。韩军认为,全民收藏热在某个角度也反映出大众对构建精神世界开始了追索。
若是从实用角度观察,显然在当今的信息时代,各种信息交流载体的变换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伴随着通讯方式的巨大变化,传统的明信片和纸质书信一样,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韩军强调,一种事物存在即是合理,我们要做的是找到其存在的理由,而收藏则是一条较好的抵达途径。
“随着明信片邮政通信功能的弱化,它的个性化功能得以逐步显现。比如,目前在全国各地,特别是旅游城市,出现了一批特色小店,推出了‘未来快递邮局’和个性化明信片,受到年轻人的青睐。”韩军认为,功能的弱化不能被绝对地视为完全的弊端,而应该看到明信片的文艺气息正在不断地舒展,并因此赢得了市场的认可。“在世界各地的各个旅游景点,都有明信片出售。我有个习惯,只要出去旅行,无论是去哪里游玩,都会在当地寄一张明信片回来,作为旅行的纪念。有时翻看我从西藏、新疆、红旗拉普、中国和巴基斯坦边界的国门、老挝寄回的明信片,自己当初旅行时的美好记忆就这样被再次唤起了。”
除了得到文化的享受,收藏的另一乐趣是建筑在人与人的关系上面。知晓韩军爱好的朋友们,游走世界各地的时候,常常会记得给他邮寄来当地的特色明信片。这个举动不仅丰富了他的藏品,更让他体会到真挚的友谊。“最遥远的名片是从南极邮寄来的,而且是朋友听说他的朋友要去南极,特意请他的朋友帮我从南极寄来的。”所谓“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朋友的举动让韩军深切地体验到知音带来的美妙情感。“收到这张盖有穿越南极圈邮戳的精美明信片,我情不自禁地在朋友圈晒了一下。我还有朋友们从瑞士阿尔卑斯山、澳洲大堡礁、雅典卫城等各地寄来的精美明信片。另外,我收到的来自我国台湾的台湾岛形状的木质明信片也十分有特色。”
明信片专题收藏更有价值
韩军收藏的天津老明信片,从多个角度展示了天津——这座城市在历史长河中不为人知的一面。明信片,让观者窥见了那个时代的历史细节、人文风情、市井万象。近几年,有很多人因为收藏明信片转而研究地域文化,或利用明信片中解读出的信息为一些历史事实注疏。身兼收藏者与历史爱好者的韩军极其认同这样的收藏方向。他说,因为关注历史的人越来越多,使得具有史料价值的老明信片一跃成为收藏市场的黑马,关注的人越来越多,升值速度也越来越快。
韩军认为,收藏的首要是发自内心的喜好。爱因斯坦有句名闻世界的言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意指人只有对某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体味的前提是静心,只有这样才能享受老明信片收藏带来的乐趣。”
分门别类是韩军强调的收藏要点,因为如此才能最大化地提升收藏价值,充实知识。韩军的老明信片收藏目前分为以下几大类,天津曾经有过的各国租界,英、法、俄、美、德、日、意租界各有明信片一册,天津的老城、海河、桥、民俗、火车站、塘沽、农村、八国联军各有明信片一册。后来随着藏品的增加,他又对其进行了细分。从已有的英法租界明信片册里分出了维多利亚路(现为解放路)明信片分册,并整理出三岔口、中山路、法国兵营等明信片分册。另外,各种成套的明信片和有编号的明信片则被单独成册。
在5000多张藏品中,韩军列举了自己最喜欢的几套明信片。一套是清末天津日租界风景的明信片,因为这套明信片没有编号,也不知一共多少张,从而令韩军对收藏充满未知的期待。“目前我已经陆续收藏到14张。从这套明信片中可以看到百年前的旭街(现为和平路)、海河边、常盘街(现为辽宁路)、曙街(现为兴安路)、宫岛街(现为鞍山道)、福岛街(现为多伦道)和日本邮局。”另一套是天津杨记全套65张明信片,里面既有风景建筑,又有人物肖像,还有风土人情。他感叹,凑齐这套片,真是不容易!历时多年,来自多个国家,经手数不清的卖家,“收藏的过程既困难,又充满了乐趣。”
韩军感叹,有的老明信片辗转世界各地,历尽沧桑,每一张天津老明信片都拥有自己的故事。品读老明信片,能让人在复杂的世事中找到温情、得到思想的升华。“更重要的是,你会拥有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并能安然享受之。”
藏在明信片中的津门历史
多年前,韩军在网上看到四张图像为嫁娶队伍的民俗类明信片,感觉背景的建筑似曾相识,但四张明信片两张标着上海,两张标着北京。韩军当场断定这很可能是出版商的误差。随后,他经过仔细比对,特别是和大清邮局的明信片进行比照,确定这四张标着北京和上海的明信片实际是天津老明信片,因为远处建筑背景就是大清邮局,并且这个历史建筑现在仍然坐落在解放路上,现为天津邮政博物馆。他把这种费脑力的考据当作生活的调味品,用行动来做实证,提醒人们注意到老明信片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价值,并笑称,这种研究带来的享受就是收藏衍生出的莫大的乐趣。
作为一种不用信封就可以直接投寄的载有信息的卡片,明信片传递出诱人的文化气息。韩军说,一张有价值的老明信片通常不仅包含了艺术的欣赏价值,也包含了人文、地理、邮政、科技等方面的价值。“它已超越了邮政用品在形式和概念上的界定范围,逐步演变为一种新兴的收藏种类。”
2010年开始,痴迷于老明信片收藏的韩军近乎疯狂地在各个国外网站购买老明信片,“只要是我没见过的、没有的就买”。有一次,韩军在法国delcampe网站购买了一张照片版的明信片后不久,意外地收到了来自法国的一封电子邮件。原来是卖家主动向他推销。“法国卖家说自己手中还有一批照片版明信片,大概30多张,询问我是否愿意私下打包购买。我简单看了看主要都是天津的老明信片,就痛快地表示全部购买。”
收到明信片后,韩军发现品质非常棒,其中还有不少自己没有辨认出来的历史建筑。后来经过各方请教,这批老明信片中,有正在整修围墙时期的利顺德、第一代安里甘教堂、环行老城的“白牌”有轨电车,还有多张美国兵营的照片。最令他难忘的是,有一张图像为马场道早期的老照片明信片,经过“天津记忆”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团队的张翔先生走访考证,确认明信片中的老建筑是当年北洋将领吴新田位于马场道的故居,并得到了其后人的确认,这张明信片也成为印证这一历史的历史实物。
韩军表示,老明信片收藏为自己带来的最大收获不只是藏品的多寡、价值的高低,更多地是结识了众多良师益友。“当初为了探究某些明信片的历史信息,我认识了‘天津记忆’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团队的朋友们,经常参加团队组织的‘拍记’等活动,现在,我也已经成为‘天津记忆’团队中的一员。”
韩军说,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很认真地去了解手中的每一张老明信片,把藏品有序地整理清晰,将来如果有可能,形成著录。“老明信片收藏确实给我带来了很多乐趣,同时也附带衍生了新的收藏领域。比如,当时也是为了对照查找明信片中的地址,引发了我对收藏天津老地图的兴趣,而后开始逐步收藏天津老地图。”
深入到收藏领域后,韩军意识到收藏是门精深的学问。不仅仅是收藏本身,藏品领域的涉及都需要收藏者认真钻研。他坦言,收藏这门课程的复杂深奥超出任何初学者的想象。“其实不只是老明信片,我认为各种领域的收藏,因受藏者财力和精力所限,都只能也最好是选定不同重点和专题,不能漫无目的地玩收藏。”韩军建议,收藏选题最好选择个人比较熟悉的,确实喜好并拥有浓厚兴趣的专题。“像我从小就喜欢历史,所以我收集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一切与天津历史文化有关的明信片,藏品更集中在清朝、民国时期的藏品。当然解放后的明信片也在收藏。此外,我还在收集有关各地地图的明信片,大概不到200张,里面有满洲铁道图、百年前的大连码头略图、山东省主要矿产图、开拓地分布图、青岛名所图绘、南京揽胜指迷针。特别是中学历史中大家都学过的时局图的明信片,更是我比较珍爱的地图明信片。”在收藏的过程中,韩军还收藏有长城、剪贴画、近代讽刺画明信片和部分外地老明信片,后来展开以天津历史为系统的收藏后,就逐步停顿或放弃了其他门类的收藏。“收藏,也要懂得取与舍。”韩军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