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也叫剪花、剪画,是我国民间传统装饰艺术的一种,具有单纯、明快、朴实的特点,在现实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贴用的地方不同则可叫出不同的名称:贴在窗户上叫“窗花”,贴在门楣上叫“门贴”,春节期间贴在门窗对联横批下的则叫“挂钱”或“挂帘”,其他则有“鞋花”“枕花”“伞花”以及梳妆镜上的“喜花”等。
剪纸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史记》中就载有“剪桐封弟”的故事,记述周成王姬诵用梧桐叶剪成玉圭图像,赠给他的弟弟姬虞。1959年在新疆曾出土过南北朝时期的团花剪纸“对马”和“对猴”。汉唐时我国民间妇女有用金银箔和彩帛剪成方胜花鸟贴在鬓角为饰的风尚。宋时由于剪纸的盛行,已经有了专业剪纸艺人和剪纸手工业。
剪纸艺术发展到今天,种类繁多,有黑白剪纸、彩色剪纸、套色剪纸、分色剪纸、刻金彩衬剪纸等。就其创作和表现的题材和内容来说,基本形成两个体系。一是传统的民间剪纸,是劳动人民用来表达自己情感、理想和意愿的艺术创作,取材多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花草鸟兽、瓜果鱼虫、民间故事、历史人物、戏剧脸谱以及吉祥图案等等﹔另一个是在传统剪纸基础上,超出原来仅为装饰作用的范围,用以反映新事物、歌颂新生活的新题材剪纸。在我国发行的邮票中就有表现剪窗花、贴窗花为内容的邮票画面。2000年2月5日发行的《春节》特种邮票,其中第一枚“喜迎春”,图案以装饰画技法设计,邮票画面是一位妇女跪在窗前剪窗花,一位妇女则站在窗前贴窗花的喜庆场面,以此表达出“喜迎春”的主题。
剪纸作为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在我国邮票图案设计中应用也非常广泛。1959年1月1日我国发行了一套专题《剪纸》的特种邮票,全套4枚,图案分别为“骆驼”“石榴”“公鸡”和“戏剧人物”,是一套典型的民间传统剪纸邮票。2010年8月16日发行的《民间传说——牛郎织女》特种邮票,这是采用民间剪纸的艺术形式设计、表现民间故事的一套邮票。1973年6月1日发行的《儿童歌舞》编号邮票,全套5枚,图案分别为汉、蒙古、藏、维吾尔和朝鲜5个民族的儿童歌舞剪纸。2012年7月1日发行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纪念邮票,全套一枚,图案为一盏宫灯造型的剪纸。宫灯中一对开怀而笑的老年夫妇以及作为背景的新房和农村风貌,反映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后,老年人生活无忧的社会图景,体现了我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推行的重大成果和重要意义。后面两套都是反映新事物、歌颂新生活的新题材剪纸邮票。
由于传统的民间剪纸有着浓郁的吉祥喜庆气氛,因此在我国近些年发行的生肖邮票中剪纸艺术被多次应用。在第二轮12套24枚生肖邮票中的剪纸图案分别有1992年《壬申年》的“猴桃献瑞”和“喜鹊登梅”、1993年《癸酉年》的“雄鸡报晓”和“四季吉祥”、1994年《甲戌年》的第二枚“祥瑞兴旺”、1995年的《乙亥年》的第二枚“喜迎新春”、1997年的《丁丑年》的“金牛奋蹄”和“牛耕年丰”、1999年《己卯年》的第二枚“吉祥如意”、 2001年《辛巳年》的“祥蛇祝福”和“祥运普照”以及2003年的《癸未年》第二枚“三阳开泰”等。这些邮票中剪纸图案有的直接取材于民间,有的则是在原作基础上再创作。如“雄鸡报晓”一枚,图案选用的是河北省献县本斋乡邓家庄蔡兰英老人的剪纸“百鸡图”中的一幅,而“金牛奋蹄”一枚,图案是根据山东高密民间艺人齐秀花的剪纸“媳妇骑牛”再加工创作而成的。另外,我国发行的个性化服务专用邮票中也有吉祥喜庆的剪纸图案,即2005年11月6日的《岁岁平安》和2005年11月11日的《喜上眉梢》。
作者:党玉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