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近年来我国邮票的选题,在民族性、严肃性方面掌握得比较好,但在活泼性、广泛性和代表性方面则有待进一步发掘和提高。多年来,我们对重大节日题材、政治宣传题材、领导人物题材、重大事件纪念题材、祖国风光题材等方面的选题做了不少工作,较好地体现出我国邮票选题的民族性、严肃性和上述相关方面的代表性。但对广大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喜闻乐见的科学文化选题,如科技发明、音乐、戏剧、电影、文学、美术等方面的活泼性选题则考虑不全,而对世界性的科技发明选题、世界文化名人选题则近年来根本没有涉足,未能很好地体现出邮票选题的活泼性、广泛性与代表性。
对邮票选题一直比较严肃的英国在1988年也将流行音乐歌星列侬的身影载入邮票,2001年又发行了一套6枚的“诺贝尔奖百年”的纪念邮票。德国在1988年发行了一套4枚的流行音乐歌星附捐邮票,内容包括美国的“猫王”普雷斯利、霍利、莫里森和英国的列侬。美国则在1993年发行了“猫王”普雷斯利邮票,由于歌星是一种有着巨大社会影响力的公众人物,这一举措吸引了大批本不集邮的群众加入到集邮队伍中来,使其销量跃居美国邮票排行榜榜首。此外,中国香港在2006年也发行了一套香港流行音乐歌星邮票,梅绝芳、张国荣等五位歌星入选,这些邮票由于兼顾了选题的活泼性、广泛性和代表性,因此受到了人们的普遍欢迎。我国能否发行一套设计独特的包括中国已故著名歌星在内的世界流行音乐歌星邮票,发行一些世界著名科技发明和世界文化名人邮票,值得我们思考。
一、建议多发掘我国民族性、活泼性和代表性的选题。如可以发行“京剧四大名旦”邮票,吸取纪94“梅兰芳”邮票和小型张成功的先例,将程砚秋、尚小云、梅兰芳、荀慧生四人的京剧代表作场景载人4枚(或8枚)邮票和1枚小型张。还可以发行“中国现代音乐家及其代表作”系列邮票,将贺绿汀与《游击队之歌》、华彦钧与《二泉映月》、马可与《南泥湾》、刘天华与《良宵》、施光南与《祝酒歌》以及李德伦指挥中央乐团等群众喜爱的音乐选题载入邮票。还可以发行“中国戏剧”或“中国电影”系列邮票。
二、以选题的广泛性和代表性为例,建议在今后每年的邮票选题计划中适当加入世界重大科技发明、世界著名科学家和世界文化名人邮票。
纵观世界上许多国家,如摩纳哥、美国、圣马力诺以及德国、法国、俄罗斯、奥地利等许多国家发行的邮票中,我们可以经常看到有关世界科技发明、世界著名科学家以及世界文化名人的身影,而且这些题材在许多国家邮票中所占比例也较多,瑞典更是从1961年以来每年发行世界各国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系列邮票,可见欧美等发达国家对科学文化选题邮票的高度重视。
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发行了纪25,将哥白尼、马蒂、屈原、拉伯雷等纳入世界文化名人邮票。之后,纪63约里奥·居里人选,1979年J36的“纪念爱因斯坦”和1982年J74“科赫”纪念邮票发行后,我国邮票就不见了世界著名科学家和世界文化名人的踪影。为了体现邮票选题的广泛性,普及和弘扬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建议在每年的发行计划中,有计划地选入1至2套世界重大科技发明、世界著名科学家和世界文化名人邮票。为了兼顾选题的民族性,最好能在每套邮票中同时选入一位相关的中国名人。另外可以发行世界著名音乐家邮票、世界著名文学家邮票和世界著名画家邮票。
实际上,上述许多世界性的邮票选题已为世界许多国家的邮政部门采用并发行了众多的纪念邮票。
以上的科技发明与文化名人选题邮票,笔者认为在设计时,如票面中只有头像则显得单调,最好能将头像与其代表作设计在同一枚邮票中,如摩纳哥1970年发行的1枚纪念贝多芬邮票上,设计者将头像放在邮票的中上部,而将贝多芬的代表作《欢乐颂》乐谱设计在邮票下方,显得生动活泼。又如英国1964年纪念莎士比亚的5枚邮票,每枚都将莎氏的一个代表作场景载人邮票,同时4枚邮票配上莎氏的头像。看了这些设计活泼、发人深思的邮票,令人爱不释手。又如,孙传哲先生设计的纪92“中国古代科学家”邮票,一枚为人像,另一枚为该科学家相关的科技发明,也是一种独特的设计方式,值得借鉴。
有关人物的纪念邮票,参照一些国家的经验,不一定非要等到该名人的诞辰或逝世的整数年才发行,可灵活考虑。此外,也可用纪念该名人的代表作为题发行纪念邮票。
综合以上建议,笔者认为我国邮票的选题,即便是民族性的选题,也要考虑到活泼性、广泛性和代表性。而对于世界著名科学家与科技发明以及世界文化名人这些为世人所瞩目、所关注的世界性选题,我们的邮票选题不应不闻不问。我们正处在改革开放的大好时代,我国邮票的选题在考虑民族性、严肃性的同时,也必须兼顾广泛性、活泼性和代表性,使我国发行的邮票更加多姿多彩,具有更高的社会文化价值,更加为我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喜受并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