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物以稀为贵,这一规律在任何市场中都是符合的,其中自然也包括收藏市场。不管是在邮品拍卖会上,还是在收藏交易市场上,那些珍稀邮品往往更为引人注目。收藏爱好者们往往认为珍稀邮品通常都是奇货可居的,可谓是“僧多肉少”,在这样的情况下,价格方面的上扬是必然的,只不过是早晚的事,因此,早下手为强,越早收藏就能获得越高的收益。而通过对一些拍卖会的了解,我们也确实针对珍稀邮品的升值空间与收藏价值得到了一定的证实。
珍稀邮品拍卖价格屡创新高
在2006年春季拍卖会上,一枚红印花加盖“小壹圆”珍稀邮品曾以242万元的成交价格,创造了那一时期中国邮品拍卖的最高价;2009年苏黎世亚洲拍卖会上,“小壹圆”以258.7万港元的价格成交,相比06年有了十几万的增长;而时隔一年,在2010年2月,同样还是“小壹圆”在香港以552万元成交,实现了拍卖价格上的又一突破。另外,除了“小壹圆”外,清代与文革时期的珍稀邮品也在不断创造新的拍卖价格记录,颇受收藏爱好者的喜爱。
珍稀邮品贵在“稀有”
那么,珍稀邮品是不是就是无可挑剔的“邮品之王”了呢?是不是所有的珍稀邮品都会受到如此的追捧呢?实际上,收藏爱好者并不是以一款邮品是否标注着“珍稀”两个字来选择是否进行收藏,而是以这款邮品是否发行数量少或是存世量少为判断标准。因此,并不是只要在拍卖会上展出珍稀邮品就一定会被抬升至很高的价位的,例如2013年7月中旬在伦敦“英国邮政博物馆及文献库收藏之珍稀邮票拍卖会”上,一次性展出了191件珍稀邮品,结果就因为这一集中拍卖,引起了人们对其珍稀程度的质疑,最终落得个惨淡收场的结果。
“珍稀”并非收藏价值唯一影响因素
其实,判断一款邮品是否具有收藏价值,并不一定只是局限于对其是否“珍稀”进行判断,市场格局、邮市行情、纪念价值、背景历史等也都是收藏价值的影响因素。例如,首日封。首日封往往与一定的历史事件或时期有着密切的联系,是我们对集邮史和邮政史进行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
在这个偌大的收藏市场上,往往存在着众多款具有高收藏价值的邮品,它们可能存世量少,可能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也可能在某些方面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相对应的,对于同一类型的邮品,反而并不一定会有相同的收藏价值,就如本文说道的珍稀邮品。因此,不管是针对哪一种类型的邮品,我们都不能盲目的进行收藏与投资,要实时关注市场走向,进行理智的分析,这样才能在最合适的时间,能够投资或收藏到最正确的邮品,以此来获得更大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