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邮票 >> 邮票收藏 >> 重新审视中国油画的价值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邮票 >> 邮票收藏 >> 重新审视中国油画的价值

重新审视中国油画的价值

作者:佚名      邮票收藏编辑:admin     
 继2003年中国油画市场好转以来,2005年中国油画价格再度上扬:嘉德秋拍油画成交额突破亿元大关,占其总成交额六分之一;徐悲鸿的《珍妮小姐画像》和陈衍宁的《毛主席视察广东农村》分别拍至2200万元和1012万元。对于这样一次重大飞跃,很多人担心这是市场炒作或价格泡沫。然而2006年春拍油画市场的风头依然不减,再次受到藏家的关注。笔者认为,中国油画市场潜力的厚积薄发,是中国艺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艺术市场的必然趋向,是在“大中国画”视野下中国油画价值的必然体现。
  中国油画的地位
  与中国画概念类似,油画也有狭义和广义之别。狭义油画指15世纪到19世纪的西方古典油画,除画种涵义外,代表着与西方“再现自然思想”相统一的古典文化内涵;而广义油画是只有区分媒介意义的画种。一方面,西方艺术流派和艺术思潮的繁荣,消解了狭义油画在西方的中心地位,另一方面,中国艺术思想的开放,也正在日益消解油画的西方中心地位。
  20世纪中国油画经历了世纪初引进西欧和日本技法、世纪中期学习苏联技术、世纪末借鉴西方现代艺术技术的过程,同时也正是从“狭义油画”走向“广义油画”的过程。
  20世纪初,徐悲鸿和林风眠分别从西方引进的两种油画面貌,构成了20世纪上半叶中国油画的两条主线。前者将西方传统油画和中国社会政治相结合,用写实油画再现了中国社会的历史与现实,反映了画家参与社会生活的愿望;后者则把西方现代绘画思潮与中国传统艺术相融汇,其写意油画冶中西、古今于一炉。二者不同的审美态度和绘画形式,体现了在百年前的中国文化情境下,融西方绘画语言入中国本土的划时代抉择和探索。
  新中国成立后至70年代末,写实主义油画以其特有的客观、可信魅力,成为国家文化武器和政治斗争工具,占据了中国绘画的主体地位,领袖和英雄是主要的创作题材,具有鲜明的时代面貌和精神特征。这些被称为“红色经典”的“革命现实主义美术”,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无以替代的价值,褪掉流于形式的政治色彩,其背后会显现出绘画形式上高贵的古典主义品质和独特的历史符号价值。
  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油画的环境和画家的构成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油画家开始在空前的中国文化结构多元语境中,重新审视自己的艺术理想、创作理念和形式的多样化从自觉追求转为自然生成。传统写实主义退向边缘,表现和超验意趣成为两翼,“具象绘画”“抽象绘画”“意象绘画”等应运而生。以具象手法营造非现实景象和表现当代人的心态,成为油画创作的主导方向,抽象油画努力探索与中国传统写意精神暗合,揭示和显现西方文化精神的意象油画,被中国文化心理和审美结构充分同化。
  进入21世纪,中国油画家在广泛深入学习和吸收了西方现代艺术形式之后,超越了“洋为中用”的初级阶段,摆脱了西方现代绘画的语言模式和强势文化阴影,实现了内心情感的本土化回归。他们面对西方文化不再着眼于对立和碰撞,而是从本土艺术中汲取营养,扩展形式领域,创造鲜明的本土文化色彩。
  通过上述各个阶段的学习和借鉴,中国油画家们在运用西方绘画技巧与中国民族文化精神的结合中,逐步形成了中国油画的基本面貌与格局。经过一百余年东西方文化间的兼顾、融合,中国油画了解和掌握了西方油画的全部技巧和特色,已经把重心和智慧转换到创建本土绘画上,其价值取向和语言形式都在日益倾向于中国传统风格。中国油画脱离了从法国流派到苏联风格,再到现代主义的西方母体,完成了与中国本土文化和民族传统的互动,从纯粹的外来画种或西方绘画的分支,嬗变为完全的中国绘画品类。这样,中国油画才真正地摆脱了模仿而走上了自主发展。
  中国油画价值判断
  与现当代中国画相比,中国油画在艺术市场上长期不被重视。20世纪80年代,中国油画市场几乎为空白,1994年后才有拍卖公司设立油画专场,成交率仅为60%左右。之后,除中国嘉德外,大多数拍卖公司都因为效益低下而放弃经营油画拍卖。收藏者对中国油画的藐视直接源自于对其价值的误解。明末清初,西方油画被传教士带入国门时,虽然其逼真的描绘和严谨的透视引起文人画家的惊骇,但由于审美观念的隔阂和情感上的自居,被认为“不入画品”。其后,中国多年的民族解放和政治斗争中,中国油画更多地被作为宣传工具,其艺术品位似乎根本无法与西方油画相媲美。在传统中国绘画审美标准和传统西方绘画审美标准的双重歧视下,夹缝中的中国油画几乎一文不值,没有抬头的机会。
  20世纪末的经济全球化和全球文化格局的改变,给世界提供了重新审视中国油画的广阔空间。收藏家在解除长期盘踞的民族文化自卑感,深刻质疑西方文化中心论后,有了足够的自尊、自信和自立,不再局限于绘画者或绘画材料的差异,用开放和历史的目光观察中国绘画,在大中国画背景下审视中国油画的价值问题。90年代起,中国油画在海外呈现出逐年升温的态势,随之影响到国内:1991年陈逸飞的《浔阳遗韵》以137.55万港元成交;1995年刘春华的《毛主席在安源》拍出605万人民币的高价;2001年徐悲鸿的《风尘三侠》以664.5万港元落槌;2004年,中国嘉德“中国油画及雕塑”专场秋拍成交额达4000多万元;2005年中国油画市场“全线飘红”;2006年开春的几次拍卖中国油画的势头仍然不减,海外的中国油画拍卖更是不落后于内地油画拍卖。2006年4月8日于香港会展中心举行的“香港苏富比中国当代艺术”拍卖场上,一位亚洲私人收藏家以2812万港元的天价将常玉油画《花中君子》买下,创下中国油画新纪录。在当天的拍卖中,廖继春的油画《台南孔庙》、林风眠的油画《荷塘》均以740万港元的价格成交,吴冠中的油画《舟山渔港》以504万港元成交。在2006年春季苏富比拍卖行首次在纽约举行的中国当代艺术拍卖会上,中国艺术家张晓刚1998年创作的大幅油画《同志》,被一位神秘的新加坡买家以98万美元的天价拍得,成为本场拍卖会中最高拍价的作品。这都说明中国油画的春天到来了。目前,“新中国美术经典”被认为是收藏投资的“绩优股”,陈衍宁的《毛主席视察广东农村》创下“红色经典”油画在国内的最高拍卖纪录;“当代写实油画”成为投资热点,靳尚谊、陈逸飞、陈丹青、艾轩、王沂东、杨飞云等画家作品价格强力攀升;“当代先锋油画”王广义、方力钧、岳敏君、张晓刚等价格涨幅超前。在2003-2005两年间,大部分知名油画家作品的市场价格增幅在200%以上,林风眠、吴冠中、罗中立、王沂东等甚至高达300%-500%。
  中国油画的前景
  中国油画市场如此红火的表层原因,是国际市场上西方油画作品屡创新高的影响,以及强劲发展的中国经济提供的市场想象空间,更深层的动力则是文化大融合背景下,购买者对中国油画的审美同化和价值认同。在中国油画市场上,除港台和东南亚等地华人投资者及国内企业外,一大批国内中青年人士,逐渐成为主要购买群体,其中大部分收藏家的投资方向始终追逐着本土画家。是民族文化的自觉和开放的大中国画眼界,造就了他们对中国油画价值的信心。
  随着中国油画价值观念的深入和中国文化自觉的加强,国人和世界都在调整审视中国油画的目光,中国油画正在获得公正的价值尺度。虽然与传统中国画的收藏相比中国油画还远未成熟,但近年来中国油画的收藏家群体日益壮大,并且建立起各自不同的风格架构,各个板块的固定收藏群体逐渐形成。目前藏家们的心态不仅仅是对中国油画的信任,更是对当代中国民族文化的自信,由国人自己的审美标准判定中国油画的时代已经到来。可以预见,未来的画廊、拍卖公司结构将继续发生改变,中国油画市场会从现在的起步阶段,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时期;从目前只占传统中国艺术品20%的份额,成长到与传统中国画市场并驾齐驱的艺术品市场,并最终完全融入整个中国艺术市场的洪流中去。
  回顾传统中国画市场短短20年的发展历程,也许会给重新审视中国油画的未来提供借鉴,传统中国画市场创下的辉煌业绩必然会在中国油画市场实现。尽管并非所有的中国油画都会成为精品,也并非所有的中国油画家都会成为名家。但是,这其中蕴含着一批“齐白石式”的大师和“《杜甫诗意百开册页》式”的力作是毋庸置疑的,只不过需要收藏者的眼力和魄力而已。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