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钧窑香炉
香炉上的绿点
香炉底足
江苏淮安 范同利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为国家精神定下一个温情的调子,宋人的精神性格趋于内向、软化。宋代也是一个充满神异色彩的朝代,上自帝王下至百姓,对神仙、巫觋、先兆无不崇信,天地山川、家家户户,无处无神。有神必有香火,香炉自是家家必备的器物。文人雅士把焚香与烹茶、插花、挂画并列为四艺,香炉成了他们生活中重要的物品。
“春夏秋冬逢盛世,钧汝官哥定太平”,随着宋代瓷器的发展,瓷香炉开始出现在大宋帝王的内庭。五大名窑的瓷香炉逐渐成了上层人士的把玩之物。
今年年初,江苏省古陶瓷研究会在淮安——清江浦庙会期间举办大型鉴宝活动,受到收藏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吸引了许多收藏爱好者携宝踊跃报名,活动取得圆满成功。活动中,这件宋代钧窑香炉的登场,令鉴宝专家为之眼前一亮。
此炉即为焚香手炉,造型经典,工艺精湛,香灰胎骨,釉面滋润,采用二液分相制釉技术,釉面流痕生动,个别釉厚处显青色,透露出钧窑为北方青瓷系的本色;底足为手工捏制,施芝麻酱色护胎釉,积釉为淡青色,润度超过和田青白玉。这种现象为宋代后期瓷器追求玉质感提供了启示和技术基矗此香炉堪称传世名窑精品。
古人焚香,先将特制的小块木炭烧透,放入香炉中,然后用细香灰填埋。在香灰中戳些孔,再放上瓷片、银叶、金钱等制成的“隔火”盛香,香不及火。瓷片的导热性能远不及银铜,可有效减缓香丸香球的焚烧速度,让香气缓缓散发,自是香风袅袅,低回悠长。而钧窑瓷片,是香灰胎,氧化铝含量低,厚薄适中,能有效减低香的损耗,非常经济,受热后更显色彩斑斓,是焚香最佳的“隔火”。众人追捧,难怪人们常用“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来形容钧窑的珍贵。
“千古文人佳客梦,红袖添香夜读书。几度试香纤手暖,一回尝酒绛唇光”。时间长久,香味散尽,就需要添香了。红颜知己,以食指与拇指轻捻一粒小小香丸,点入香炉,案榻之畔,夜半焚香。真是“修蛾慢脸,不语檀心一点,小山妆。蝉鬓低含绿,罗衣淡拂黄。闷来深院里,闲步落花傍。纤手轻轻整,玉炉香”。
怎一个“妙”字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