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邮票 >> 邮票收藏 >> 端砚发展的今天和明天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邮票 >> 邮票收藏 >> 端砚发展的今天和明天

端砚发展的今天和明天

作者:佚名      邮票收藏编辑:admin     

从老坑一路走来,端砚已经有了1300多年墨迹斑斑的历史,它从哪里来,要向哪里发展,请看记者的现场采访记。
  玉兰花绽放时节,广东肇庆白石村——上百家砚厂和制砚作坊会聚的城市一角,砚厂经理们正忙碌着调集各色砚台,准备4月上旬到北京参加全国第21届文房四宝艺术博览会,为越来越精彩的迎奥运日子增添光彩。肇庆白石村,由端砚而栩栩生辉。

  透过新时代光圈看端砚
  中国四大名砚——端、歙、洮砚和澄泥砚,端砚为名砚之首。端砚石材的开采自唐代以来经历1300多年,绝佳的石材会被采空吗?进而言之,当今计算机时代,用砚台研墨写字的人越来越少,传统的笔墨纸砚渐渐淡出了日常生活,在这样的大环境里端砚发展的前景如何?是辉煌灿烂抑或渐就式微?记者为此采访了肇庆端砚协会秘书长王建华先生。

  电视记者出身的王建华用数据说明情况。他以天下第一砚坑老坑举例说:它始采于唐代,到上世纪50年代,1300年间总共开出高80厘米,宽80厘米的70余米坑道,说明这样的开采量基本满足了1300年间的社会需求。

  1959年,端砚恢复生产,到“文革”停顿,此期间开采量很小。1972年,端砚恢复生产,老坑于同年复采。1976年在老坑旧坑南30米处新开坑口,采用了一些现代化生产手段。新巷道高1.80米,宽1米多。从那时起到1999年封坑,短短27年,老坑延伸了200米,工作面大大增加。这27年间所采砚料,是过去1300年采量总和的数倍,说明当今社会对老坑砚材的需求量是历史上空前的。

  打开眼界看端砚产销。估计上世纪80年代后期端砚年产30万方(件),产值数百万美元,去年(2007年)出口值约5万美元。这期间有一个重要转折:从1959年端砚恢复生产到90年代中后期,端砚90%的消费者是日本顾客,后来又加上了韩国和台湾地区顾客。但到90年代后期情况改变,进入21世纪,主要消费群体已变为中国顾客了。

  再看端砚从业者。古代凡属政治稳定之时,端砚生产总是由官府监制。从上世纪80年代起,端砚制作散入寻常百姓家,规模急剧扩大。目前,肇庆有注册端砚厂家100多个。厂家用人50来个的只有一家,超过20人的几家而已,多数为10人以下的小厂。另有端砚作坊300多家。所谓作坊,基本上以家庭为生产单位,主要为厂家生产订货,从业者大都是早先的农民。初步统计,肇庆的端砚生产和销售人员大约3000人左右,加上开采、运输和各种辅助行业,总共形成了上万人的就业岗位。这等规模,历史上从来未有过。

  从老坑看端砚资源前景
  怎样从资源角度看端砚?记者到老坑实地考察。

  从市区驱车15公里到西江羚羊峡渡口——古端州十景之一“羚羊归帆”。此处江水碧绿,是难得的洁净。上游千米江面到此收窄为300米左右,水流加速,平均水深48米,最深处达77米。对岸潺潺流淌的端溪汇入西江,两水成夹角环绕出产砚石的斧柯山。我们乘船到南岸,即到“紫云谷”,这地名显然取自李贺诗句:“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

  海拔约300米的斧柯山一角延伸到西江边。说来奇怪,端砚三大名坑都出在此山。其中老坑在山脚下,距江边一百多米。如今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旧“老坑”洞口只是一个几米宽的水坑,水呈绿色,清澈见底。如果不说它的历史,那么谁也不会多留几眼。但它千年来产出的名砚,却纷纷载入厚厚的砚史;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贡献,远不是几篇文章能够尽述的。

  王建华介绍,老坑巷道向斜下方打去,目前洞底离地表有四五十米,大大低于西江水面。因此老坑采石每年长则5个月,少者仅3个月。洞内潮湿滴水,石工屈身凿石,而端砚石脉只有30-50厘米,时断时续。史载老坑年产石最多3万斤,成砚不足万斤,上佳之材百中无一。平常年份,出自老坑的特佳砚材三四十件而已。每年5月“龙舟水”涨淹没老坑,开采就停了。老坑石因材佳量少而名贵,如今超过手掌大的老坑上品,都在万元以上。

  从老坑坑口后退十几步,即可望到相距200多米斜上方山腰处有名的“坑仔岩”,黑幽幽洞口前有一棵大榕树,郁郁葱葱,非常显眼。坑仔岩从宋代治平年间(1064年至1067年)开采至今,历代开采的废石像溪流那样一直滚落到山脚。远远望去,坑口有人影活动,那是在筛寻前人抛弃的古砚材边角料,有时也能找到佳品雕成微型观赏砚。此种行为也是政府禁止的。但如何在漫漫大山中设障禁止闲杂人等接近砚坑,显然没有找到好办法。

  开放端砚制作市场后,为了保护资源、规范开采,当地政府先后通过了若干规定。鉴于过去30余年开采砚石的数量已相当可观,政府于1999年首先封闭老坑禁采,随后于2000年对坑仔、麻子坑等所有砚坑实行封坑。

  封坑禁采对拥有几个名坑的斧柯山产生了什么影响?记者看到,紫云谷正在开发成特色旅游观光区。人们渡江而来,踏着碎石走向已沉寂近10年的老坑坑口,细心捕捉已在空气中消失的叮咚锤声。日后这里要建端砚地质及开采砚石博物馆,让人们感受浸润了1300多年的端砚石神秘的开采文化。此处峡江青翠,延绵7公里景色如画,实在是美不胜收的地方。

  规范和提升端砚文化之路
  人民受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的稳步提高,是端砚发展的基础。肇庆白石村街头,大大小小的砚厂或作坊门口往往堆着大大小小的砚石,上品砚石则是深藏家中的,谁家的石头越多越富有。

  端砚的迷人之处,在于文人墨客历经数千年濡笔蘸墨书写实践,终于在高山大川中发现,肇庆(古端州)石最细腻发墨,而不伤笔毫,更兼石品灿烂,自李贺、苏轼、米芾等大家品题,蔚然大观,家有一方端砚成为文化品位的象征,乃至镇宅之宝。

  端砚还有一迷人或说“恼人”之处,在于石分九等,外人进入砚市,常被众多的“老坑”、“麻子坑”、“梅花”……撩得眼花。其实,世间哪有那么多“老坑”,这使辨析端砚也成了一门艺术。

  如果市面充斥“老坑”、“麻子坑”,必然鱼龙混杂,真假莫辨,难为了顾客。为了端砚业的健康发展,目前肇庆的做法是,在资源上凭证有序开采,组织行业协会,规范市场行为,提倡诚信经营。

  肇庆端砚协会成立于 2001年12月,要求端砚经营者凭证经营,诚信守法;组织评定工艺美术师。从2002年11月至今,协会开展端砚认证工作,组织专家鉴定端砚,确认它出自哪个坑,有何特色。这样,即使不具备专门知识的顾客走进砚市,只要见到砚台附带有中国文房四宝协会、肇庆市端砚协会出具的《中国端砚鉴定证书》,材质即有保证。有贪图小利者,发现有协会证书的砚台好销,也编个名目自制什么证书。对此,消费者只要认准“端砚协会”证书,大致就不会出错。

   目前肇庆大约年产砚台10万方左右。产量虽不比上世纪80年代,但产业规范化程度提高了,重要的是国内市场已培育起来,分明昭示着这一传统文化瑰宝的良好前程。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