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爆发,“八一三”淞沪战役失败,国民政府迁都重庆。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即着手还都,政府机关从1945年12 月中旬陆续迁回南京办公,1946年4月30日颁布还都令。5月 5日,国民政府举行隆重的还都典礼,南京各界举行了各种庆祝 活动,中共中央代表团由周恩来,陆定一、邓颖超、廖承志等50 多人组成,于5月3日由重庆飞抵南京参加庆典。
还都纪念邮票,与胜利纪念邮票同时着手准备,并已交重庆 中央厂制版,图案刻有“中华民国三十四年”字样,计划在双十节 发行。1945年9月11日,交通部邮电司转发行政院训令中央正 式还都以前不得作任何还都准备。”筹印纪念邮票工作只得缓办。
但邮政总局搜集选择设计图案工作并没有停止。1945年12 月8日,汪从周致函交通部建议,还都邮票应用多种图案,邮电 司认为该建议“颇有见地”,邮政总局亦表示赞同,拟采纳照办, 随即于12月17日令江苏邮政管理局立即着手在本市各照相馆 搜集国民政府、栖霞山、燕子矶等地照片。同月21日,交通部部 长决定此项邮票交由纽约美国钞票公司承印。
随后由纽约美国钞票公司制就样张一份送请审核,因该项 图案蓝本原系绘画后石印,厂方颇嫌粗劣,要求寄去真实照片。 后来收集到的照片经过审查,又觉多不适用。当年还都时江苏邮 政管理局曾奉令派员进行现场拍照,由于当时光线过强,“且民众拥挤,警戒綦严,”只能使用快镜,照片冲洗后模糊不淸,事后 另摄两帧,其中一帧为还都时国府路所建牌楼,上缀“庆祝还都” 4字,虽然可用,意义仍嫌不够。由于未有合适的照片,上述用多 种照片作图案的想法只能作罢。
1947年1月6日,邮电司转达交通部长批示“只用中山陵 一式”。后来邮政总局为了赶在1947年5月5日还都一周年之 际发行此纪念邮票,又决定将邮票改在国内印制,并以交通部核 准之中山陵图案先行印制100元一种,一面再设法另行搜求其 他适用的照片。并用同一图案印制200元一种,如再无适合的照 片,仍用中山陵图案,其他原定印制各种类均不再印。1947年1 月9 口,邮政总局令供应处用有限制招标办法向上海大东书局、 中华书局(或香港厂)、大业印刷公司及中央印制厂上海、北平两 厂公开招标承印。邮票用凹版单色,纸张用60镑以上之进门道 林纸,印票油墨“须用最上等美国货”,务求光泽鲜明。
2月11日,中央印制厂北平厂以每枚国币4 95元中标。此项邮票发往东北及台湾省售用的亦用同一图案印制,但在邮票 上面印有“东北贴用”、“台湾贴用”字样,分别改为东北币和台币 面值。“东北贴用”及“台湾贴用”字样横列于邮票左下角阿拉伯 数字之上。种类与印制数量如下:2月24日,全国通用票100元、200元、250元、350元及 400元5种样张照准,要求将花纹略作改善;“东北贴用”及“台 湾贴用”等字样要清晰,“台湾”两字要正写“寮灣”两字,不得省 写。3月15日,邮政总局起草文件,正式批准采用“东北贴用”及 “台湾贴用”两种印模样张。
3月17日,印票监印员报告全国通用票5种已于1947年3 月17日起正式开印,为免迟延,正在昼夜加工赶印。1947年5 月5日正式在全国各地邮区(不含哈尔滨)发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