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收到《极限集邮》、《极限邮讯》、《极限集邮者》刊,总是爱不释手,一口气阅览一遍,对其中精彩的文章,反复阅读,津津有味,并把它们放在书桌最显眼的地方。 近一段时间以来,在整理极限文献时,又见这三种邮刊,爱屋及乌,闲来作一个比较,颇觉有味。经深思熟虑,对三种邮刊公平评判,总结成绩,找出不足,这不是“挑刺”,三种极限邮刊各有千秋,只因我对极限邮刊“爱之越深,护之有加”。
首先谈谈上海的极限会刊《极限集邮》,原为4开4版报纸;2001年12月改版为16开32页,4封彩印,至2002年12月共出7期,其中2002年3、4期为合刊;封面设计严谨,布局合理,极限片、重点文章标题安排醒目,井井有条;让人看后一目了然,色彩协调,冷暖适中;目录有特色,纸品优质,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既有名家大作,也有新人新作。编辑:吴洪熙、韩海麟、沈志坚。 《极限集邮》2002年6期以来,发表了几篇质量高的极限邮文,具有指导意义。如《极限集邮名词术语修订与商榷》、《试论极限片的制作原则》、《极限集邮规则对极限明信片“三要素”的基本要求》、《极限集邮国际法规》、《十五年感受》等等,对极限邮识、理论提出探讨;极限集邮专家李明着重对邮展规则提出基本要求;对极限集邮15周年有感而发,令人深思。我国自从加入WTO后,民间极限集邮团体也要与国际接轨,及时刊登了《极限集邮国际法规》,提供极限邮人参考,具有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受到极限邮人的好评。
再是楚天会《极限邮讯》原为16开4版小报;于2001年2月改版为16开32页,4封彩印,至年底出6期,其中第5期为合期;为楚天会,神州会(联),中华会(筹)(三会合刊)。主编:吕汉松,副主编:潭云东、钱继业;责编:吴汉生;美编:范先强;校对:彭绍华。其间准备办年刊《中华极限集邮》流产。6期封面设计有特色,极限片图,重点文章标题合理布局,有新意;在这三种民刊中率先推出4封彩印极限邮刊,受到好评。 目录安排醒目,纸品较优质,内容丰富,图文并茂。2002年后单独编辑出版邮刊,从16开32页增至40页,内容增多;主编:吕汉松;编委:范先强、吴汉生、李银清等。虽然比2001年有进步,但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如2002年第1期和第2期封面设计,几乎是按照上海极限会《极限集邮》封面框架和思路走,感觉不是巧合,有些雷同,显得没新意;办民间邮刊,应该显示出自己的设计风格和特色来,一年封面几种格调,看着不协调,有些杂乱的感觉。 在极限邮文方面《极限邮讯》提出了几个新观点,令人深思。
江西、安徽、武汉等地极限邮人提出:“极限集邮开放论”,他们的理由有三:①编组极限邮集可利用不规范片、照片、画片充当素材;②集限集邮可以“嫁接”在信封和门券上;③极限彩照可制极限片。武汉吴汉生先生对这些观点进行了论证和批驳,相继发表了《极限集邮岂能“嫁接”和“开放”》、《自制极限片要规范》、《极限类集邮不等于开放类集邮》等多篇论文,进一步阐明了极限类集邮不能开放的新观点。 此外,吴先生还对我国民间极限集邮组织走向联合发出呼吁,撰写了《对我国极限集邮民间团体走向联合的设想》,阐明全国极限邮会无论大小一样平等,走向大联合的呼声。 《极限邮讯》2002年新刊举办“开展分格式多题材极限片讨论”,引来全国各地极限邮人参入,取得较好的效果,大家探讨一致达到共识。还评选了“20世纪十大极限集邮明星”活动。 在《极限邮讯》刊中,不应发生的失误,也令人深思。
其一:《煤都抚顺纪事》一文中,发现有两枚极限片曾用日本30年代印制的明信片制作,这种明信片是日本侵略中国的产物。①利用《J20-2开发矿业》,②《R18工农业生产建设图》邮票,从制片角度看是一枚合格片,但是存在明显错误;这两枚极限片如组集参展必然扣分,使整体水平大打折扣,从而说明编者失误,思想认识不高,办民间邮刊也要讲政治。
其二:2002年第3期封二彩印的“国旗”不规范。五星红旗是中国国旗,国旗是国家的标志。《极限邮讯》在编辑过程中,出现严重差错,实在是不应该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第十七条的内容是:不得升挂破损、污损、褪色或者不合格的国旗。 1949年9月28日,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主席团公布的“国旗制作方法”里明确规定,4颗小五角星均各有一个角尖正对大五角星的中心点。 出于对《极限邮讯》爱护有感而发,真诚希望在以后的编排校对中,少出差错,杜绝差错,更上一层楼。
再有《极限集邮者》:为京华会、三晋会(两会合刊),2000年创办。16开16版至20版,黑白封面,设计新颖,内容丰富;开创中国民间极限邮会联办之先河。至2001年底共出版18期,其中1期为彩色。编辑:客文达、李尔川等。2002年改为京华会、三晋会、金陵会(三会合刊)出黑白版、彩印版各5期,计10期;三年共计出版28期。编辑:客文达、张化龙,郑严、李世仪、赵文耀、李尔川、刘立洋、赵裕良、曹风增。编辑阵容强大,排版有特色,印刷精湛,16开32页,4封彩印,栏目众多,熔佳文、邮识、组集、资料于一炉,受到极限邮人的喜爱。 三种民间极限邮刊中,我最喜欢《极限集邮者》封面,清新淡雅,丹青饰面,给读者以美的享受;不花里胡哨,素洁高雅。办刊二、三年以来,积极宣传极限集邮知识,编排组集,探讨极限,评审一框极限邮集,引导极限邮人,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在写这篇邮文时,正巧收到《极限集邮者》第26、27期合刊,甚为淡雅,清纯墨画的封面所吸引,翻开内页,既有理论研究,又有组集经验之谈,既有制片体会,又有片源资料,文章作者不乏极限界名人。
《极限集邮者》中刊登了许多好邮文,如《民国版明信片的界定》、《组编“拱门”邮集的几点体会》、《我用剪裁片制片》、《论极限邮集的编组》、《极限邮集怎样参加竞赛级集邮展览》等,都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极限集邮的理论和实践,并有切身的体会和指导意义。 三种民间极限集邮刊物,存在文字差错是通病,“一稿多投”也是通病;三种民间邮刊编辑功底较高,水平较高;每次发现错字,及时更正,广而告之,力求减少差错,这种精神值得提倡。 在民间极限邮会中,多数系二栖或三栖会员。据考:目前我国极限集邮大军突破2000人。极限集邮队伍在邮市低迷、大量邮协会员严重流失的情况下,不断发展壮大。近几年来,极限邮集展品在全国乃至世界邮展上披金挂银,成绩斐然。如客文达编组的《门》(5框)极限展品,在’99北京举办的世界邮展中荣获镀金奖;李坚编组的《面孔》(5框)在2001年全国集邮展览中,获得大镀金奖加特别奖;郑严编组的《塔》(5框)极限展品2001年获全国集邮展览大镀金奖;同年在“澳大利亚联邦纪念国家邮展”中,获得镀金奖,令人欣喜。这都与极限刊物推进、传播邮识与信息分不开。 总之,这三种民间极限邮刊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各具特色;具有凝聚力、吸引力和魅力,充满着生命力和创造力。我国民间极限集邮组织应该走向联合之路,这是历史的必然,分久必合。①有利于联合办刊;②有利于团结一致;③有利于协调一致,开创21世纪中国极限集邮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