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时期以来,有些媒体上关于集邮的文章总是津津乐道:“最近邮市涨了,而且是暴涨。”面对如此状况,炒家亢奋了,集邮者无奈了。因为集邮者不可能收集整盒整箱的邮品,更因为集邮者不舍得将自己的心爱之物轻易出卖。
这些媒体是以所谓市场经济的眼光去挖取邮市的“新闻价值”,以猎奇的角度去描述集邮活动。在这些文章中,作者的思维全定格在“ 8分的猴票如今价值 2000元;刚刚发行的××小版张面值 6.4元,期货价就高达 60元,如今也在 50元上下”的经济神话之中,而不管集邮是一项高尚而有益的文化活动,可以寓教于乐,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全然不管炒作发行期内的新邮是违规行为,反而认为这是一种投资理财的时髦手段。集邮好像不是文化行为,而是一种经济现象,这似乎成了这些媒体报道集邮的新观点。这不是宣传集邮,而是在榨取集邮最后的“新闻价值”。
尽管邮票行情看涨,集邮者手中的藏品升值是件挺实惠的事,可大家心里明白,这眼前的火暴场面只不过是一场虚火,很难维持长久,过去的无数惨痛教训叫人记忆犹新。大家真正希望的是集邮能够有一个健康的发展环境,不论是从集邮文化的建设方面,还是从集邮的收藏价值体现;都希望媒体能够有一个正确的引导和说法,对于邮市的违规现象勇于揭露,如炒作发行期内的新邮的现象、成批量流向市场的邮品的来源、在发行日前提前出售邮票的行为等等。只有起到了警示作用,消灭了违规现象,才是发挥了媒体的监督职能,真正的为集邮“鼓与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