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风格题材和装饰技法等入手
漆器上的装饰题材和装饰工艺是一定时代人们的意识形态、审美趣味的反映,是漆器工艺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特征,因而是我们判断其所属历史朝代的重要依据。
1.漆器装饰题材的变化
春秋战国以前,漆器装饰较为简单,主要是几何图案纹饰为主的装饰,灵活地运用了对称和平衡的美学原则,但尚未发展成为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艺术画面。到春秋战国时,楚国的大量漆器上,不仅有丰富多样的装饰纹饰(如龙纹、虎纹、变形鸟纹、变形凤纹、卷云纹、三角形纹、弧形纹、圆圈纹等),而且出现了以整幅画面为主体的漆器装饰,这类装饰题材基本上可归为两大类:一类是反映社会生活的题材;另一类是描绘神话内容。前者常以贵族、乐师、舞女、猎人、巫师等人物形象为主体,以各种鸟兽、花草、树木、车马以及一些连续图案为陪衬,组成车马出行、歌舞奏乐、狩猎、烹饪及巫师作法等内容的画面。后者则由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和动物构成画面,主要反映了楚人的迷信鬼神理念及巫文化在漆器工艺中的影响。
汉代的漆器除了流行乞求长生、升仙羽化的神话题材之外,取材于社会生活和山川景色的题材也占了较大比例,如车马出行图、舞乐图、骑射图、斗牛图、博弈图、狩猎图、祝寿图等。这些题材和汉代墓葬中出土的一些反映贵族追求生活乐趣场景的壁画内容相一致。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的漆器装饰题材中,历史人物故事的画面大大增加,这些历史人物故事内容或是取自《史记》等历史古籍,或是取自《列女传》、《孝子传》等,都是表彰帝王将相,高人逸士,宣扬当时统治阶级提倡的"三纲五常"、"忠孝仁义"等社会伦理道德思想,具有"成教化、助人伦",服务于封建统治的功用。
唐代漆器装饰多以花鸟为主,形象写实生动,受绘画风格影响显著,反映出封建帝国最强盛时期国运昌盛的面貌特征。宋代漆器在其工艺不断发展的同时,其装饰题材也更接近现实生活,出现园林、山水、楼阁、人物和花鸟虫草等装饰,颇似宋代花鸟画的独立作品,可能此时已有工艺大师将花鸟画移植到漆器装饰中来。元明清三代漆器中的独幅山水人物花鸟画面,往往有文人画风格的影响。以山水人物和历史人物为主题的作品,往往表现超凡脱俗的文人形象为主, 如:东篱采菊、闲情赏花、莲塘观景、五老过关图、牧牛图、文会图、渭水访贤、携友秋游、渔家乐、采药图、滕王阁图、园林仕女图、竹林七贤、郭子仪故事图、岳阳楼图等。
明代中期起,由于帝王笃信道教,官办作坊制作的漆器,其装饰中的一些传统题材发生了较大变化,取而代之的是以道教的"长生、升仙、万寿"为主题的"群仙祝寿图"、"五老捧寿图"等内容。还有以文字组成的图案,如以竹、梅、松缠绕组成"福、禄、寿"三字的图案等。明代晚期,出现了祈求吉祥、天下太平的吉祥图案,如双龙擎"天下太平钱"及谷穗,以此寓意"天下太平,五谷丰登"。这类装饰图案流于庸俗,反映了明代晚期社会毫无生气的面貌。
清代漆器的装饰,除了承袭明代中晚期那些祈求祥福的题材之外,还出现了一些新内容,如仿古图案,这和清代的崇古之风有关。另外,在锦地上刻诗文词句,或为词句配花纹,以及将文字与纹饰相结合的题材内容,也开始出现。值得注意的是,漆器上还出现了以当代(或前代)名家的作品为蓝本的漆画。这种移植名画家作品于漆器工艺品中的现象,在清代其他工艺美术中也是较多见的,也反映出这一时期各类工艺美术品的流行风貌。
2.漆器的装饰技法和款识
漆器的装饰技法与款识的变化也是漆器鉴定中不可忽视的依据之一。就漆器的装饰技法而言,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各个时代新出的装饰技法,往往成为我们漆器断代的辅助依据。汉以前的漆器装饰一般较为简单,多为单色彩绘。汉代虽以单色彩绘为主,但已出现针刻、堆漆,金银箔贴饰等。出现于唐代并在唐代盛行的金银平脱,到五代时虽然还存在,但已不再流行,仅与嵌螺铀工艺配合使用。百宝嵌出现于明代晚期。而明代的漆器装饰出现多种漆工艺综合运用的情况,即一件漆器上往往具有两种以上漆工艺装饰。清代新出现的漆器装饰工艺有浅刻、剔红错玉、双色锦地等。这些独一无二的新装饰工艺出现于不同的朝代,有助于我们的断代。另外,同一种装饰工艺在不同的时代,又有不同的发展,形成独特的风格,这也值得我们重视。如嵌螺钿虽然最早出现于西周,但成熟于唐代,到宋代,又有硬螺钿和软螺钿之分,而嵌螺铀主要流行于元代。宋代流行的是戗金漆器。雕漆最早出现于唐代,宋元明清各代都有,但各代雕漆都有特点。宋代的雕漆只有剔黑、剔犀两种,元代出现并流行剔红,明代宣德年间又出现剔彩,万历年间出现剔黄,而清代剔红、剔黄、剔黑、剔犀都有,乾隆时期制作最多,对唐以来各朝代雕漆要注意区别其不同的差异。又如"描金"出现于明代中期,但当时并未流行开来,清乾隆时的描金漆器不仅数量多,而且品种也多于明代,有黑漆描金、朱漆描金、紫漆描金等,较明代有所发展。总之,以漆器的装饰技法作为鉴定断代的依据时,既要注意每一种新装饰技法的出现朝代,又要注意某些装饰技法在各朝代中的不同特征。
漆器的款识变化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寻,可以从款识内容与款识的字体风格等着眼。秦汉时漆器款识有纪年、地名、匠名、工序以及官府作坊的名称等。唐朝和五代的漆器大多无款识,偶有款识的,其内容也与秦汉不同,主要为表示漆器价钱和漆器作坊名称等,字体隶中并楷,落款多为朱漆书。宋代漆器款识的内容包括制作年代、产地、匠名和店行名等,多朱书或墨书,书体有楷、隶或楷草相兼的。元代出现个人名谓款(如"张成造"、"张敏德造"等),以及官府年号款。字体类楷书,名谓款以针刻工匠名,年号款多漆书于器底。明代以后,年号款和名家个人款流行。官府作坊的漆器落款多为楷书,刀刻填金,个人名款以篆体印。清代康雍乾三朝,亦仿明制,流行年号款,四字或六字,楷书刀刻填金。清嘉庆以后,年号款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