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曾在自己的博客中贴出了《也谈最早的个性化邮票》一文,同时也在文献集邮网贴出了该文,并引发了一场讨论。
笔者在原文中的意思是说,《中国集邮报》曾刊载的《重视个性化邮票现状与发展的研究》一文中提到的“个性化邮票于1999年由澳大利亚邮政部门首先制作发行”的观点,值得商榷。现在很多人都认为澳大利亚邮政首先发行了个性化邮票。而实际上,加拿大早在1994年1月28日,就发行了名为“问候”的个性化邮票(如图)。这套邮票的中心图案设计成圆形的空框,允许社会公众向邮政部门定制以自己提供的照片印成的圆形贴纸,这种贴纸正好可以贴在邮票的中心图案上。很明显,这种做法十分类似于今天的个性化邮票。
实践证明,讨论是个好方式,能把问题搞清楚。
以下是网络邮友们的评论:
WENWW:按照“斯科特”上的英文内容,没有发现“可以定制照片”的意思。《中华世界邮票目录》美洲卷(上)第342页有中文说明“不干胶小本票每本附有7种(每种5枚)圆形庆贺内容的图案供选择贴在齿轮中的空位上”。看来,这套邮票的部分图案可以由个人自由选择“粘贴”,但是要在“7个指定的图案”中选一个。至于有集邮者把自己的头像放在空位上,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太子:同意WENWW的观点。加拿大的,不是现在我们所说的个性化邮票,只是可以自由组合的邮票,中间的部分是事先印好的,当时并未允许集邮者自己贴用其他图片。不过可能有集邮者用自己的照片或者其他图片放在其中,启发了邮政部门,所以才产生了现在的个性化邮票。
杨文忠:这样的讨论很有必要。
邮骆驼:有几个问题需要明确。第一,“个性化邮票”是个不科学的称谓,容易有歧义。我国邮政主管部门的正式命名为“个性化服务专用邮票”。第二,此类邮票是要与相连的附票共同应用的,离开附票,就谈不上个性化服务。第三,有面值、有国家铭记的邮票部分和无面值的、无国家铭记的附票是两回事。前者是邮票,不是“个性化”,后者是“个性化”,不是邮票。前者是为后者服务的。第四,尽管附票上可以印上各种个性化信息,但附票绝不是邮票。有的广告或文章宣传发行了“××”邮票、或“××”上了邮票了,这应是一种误解或误导。第五,1999年版《中国集邮大辞典》编写时,我国的“个性化服务专用邮票”还没问世,因此词条未收入。2009年版《中国集邮大辞典》依照《趣味邮票》一书的内容,收入“组合式个性化邮票”和“附票式个性化邮票”词条,可惜均漏掉“服务专用”,成为有缺欠的词条,以后会改正的。
WENWW:邮政部门给出的“个性化服务专用邮资票品”名称解释——可在预留的位置上二次印刷个性化服务内容的邮资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