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华邮刊》是菲律宾华侨邮学会(即菲华邮学会)的会刊(The Journal Philatelists Club of The Philippines),内容有中、英文两部分。我得到的一本是从潘家园市场的旧书摊上淘来的,是第25期,1977年出版,封面印有台湾邮政徽志(见附图),此前我从未见过这种邮刊。(<图1>) 这本邮刊内容很丰富,所介绍的多为台湾集邮情况,中文文章主要有: 1、王叔朋的《一年来的中华邮政》,介绍了1975年7月至1976年6月期间台湾的邮政业务运营情况、邮政预算执行情况、业务措施、年度重要建设、邮政六年建设计划等。 2、施有强的《祝颂菲华邮会和邮刊的成就》,扼要介绍了菲华邮学会和《菲华邮刊》的成就。 3、《简介中华民国邮政总局新任局长施有强先生》介绍了施有强的简历,施氏生于福建省长乐县,早年就读于平津,1929年考入邮局工作,抗战期间曾办理军邮工作,战后调邮政总局工作,1968年12月任台湾邮政储金汇业局副局长,1971年2月任台湾邮政总局副局长。其担任邮政总局供应处处长期间印刷发行的花卉及昆虫邮票,被1959年11月30日出版的美国生活杂志选为世界最美丽邮票之一,是台湾邮票在国际邮坛上首次获得的荣誉。 4、薛聘文的《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国际航空邮路与邮资》,本期介绍了二战前后约1937年至1942年间的中美邮路、中美航空邮资、中英邮路、中英航空邮资等,并附有寄美国、加拿大每重5公克信片及其它函件的航空邮资表、寄英国及西欧每重5公克函件的航空邮资表。 5、石少东的《我对于美国费城国际邮展的观感》,介绍了对1976年5月29日至6月6日在美国费城举办的国际邮展的观感。参展竞赛的华邮邮集有9部,即: ①水原明窗(日本)《中国早期票品》8框128页,金奖; ②艾尔澜(美国)《中国早期片封及海关邮政》7框112页,镀金奖; ③丹尼孙(美国)《中国商埠片封》5框80页,大银奖; ④黄兼慈(中国)《中国19世纪早期邮品》5框80页,大银奖; ⑤白 马(瑞典)《中国邮史专集》5框80页,大银奖; ⑥张敏生(中国)《红印花专集》4框65页,大银奖; ⑦吴乐园(中国)《红印花专集》3框48页,大银匠; ⑧司陶乐夫(美国)《海关大龙票专集》4框64页,银奖; ⑨何连生(中国)《1945年台湾省数字邮票专集》3框48页,铜奖。 6、周鸡晨的《邮词寄海外》,介绍了笔者雅好填词,赠集邮朋友的事,并附《行香子》、《黄鹂绕碧树》词二首。 7、晏星的《泛论邮学研究》,内容有邮学、研究的含义;邮学研究的方法;认清研究的目标;选择研究的途径;历史性与技术性的研究;研究的结果与发表邮文;邮文写作的三昧等。 8、沈嘉济的《中华邮政精神值得敬佩》,介绍了一枚1949年5月4日自云南省腾冲由航空挂号寄上海的破旧信封,历经近一年时间,于翌年4月10日到达台湾基隆,送到了收件人手中,反映了邮政工作人员的职业精神,附信封图样。 9、陈俊雄《国邮目录中的张冠李戴》,提出1976年3月台湾“邮政总局”发行的邮政80周年版《中国邮票目录》,在585页介绍的“2版中山楼卷筒邮票”,用的插图却是该票“首版”的图样。 10、俞子敬的《莫将容易得,便作等闲看》,介绍了1947年的8枚民信局信封,系用毛边纸做成的102mm×57mm的袖珍信封,附有实寄封图样16个,为信封的正反两面。 11、孙会文的《因上海工部书信馆实封略谈海关与书信馆渊源》,介绍了笔者所藏的1枚1894年上海工部书信馆实寄封,系寄往上海天津路福绥里的信件,因未写“上海”二字,被误投天津,天津海关查无此人,才将此信退回。1863年6月上海英美公共租界开设工部书信馆,该文反映了大清海关邮政与上海工部书信馆的关系。 12、韩霁飞的《中国双明信片探微》 该文第一部分内容介绍了台湾于1977年2月1日公布的“邮政法”废止了双明信片;双明信片从形态上分直片、横片两种,从邮资上分国际、国内,从地域上分本地、全国、限省(新疆、云南);中国首枚双明信片是1898年8月在英国印刷的“团龙”直式明信片,其后有“团龙”直式双片、方龙双片、“暂作”双片、五色旗双片、帆船双片、国父像双片、总统玉照国际横双片、老版莒光楼国际横双片、莒光楼壹版国内横双片及国内直双片、1964年12月25日莒光楼国内横双片及国内直双片、最后一种为1969年6月30日中山楼国内横双片及国内直双片;其中在台湾发售的有8种,在大陆发行的15种,“限新疆、滇省”的12种,共35种。 第二部分为介绍了清代至民国发行的数种双明信片: ①1898年在英国印制的“棕红色团龙”邮资直式双片; ②1904年8月24日发行的“深绿色团龙”直式双片; ③1909年发行的方龙横式双片,有于1912年在邮资处加盖“中华民国”的双片; ④1915年3月22日发行的帆船片,有1分加1分双片、4分加4分国际双片,均为横式; ⑤1953年9月5日在台湾发行的玉照片之国际横双片,仅印壹万枚; ⑥1954年8月1日老版金门莒光楼国际横双片,发行五万枚。 13、沙漠的《真正四项全能的邮集》,介绍了邮集中的四项全能为“票、片、封、戳”,认为中华民国的军邮全集最能体现四项全能。 介绍了军邮邮票、军邮邮戳、军邮明信片、军邮信封四项邮品的特点。 14、凌佩青的《我国的集邮服务》,介绍了中国集邮业务的历史,1946年邮政机构将集邮列入业务之中,在各邮区设立集邮组的有上海、南京、北平3处,设集邮台的有广州、杭州、天津、重庆、福州、长沙、昆明、西安、开封、贵州、兰州共11处。1949年8月在台湾邮政管理局出纳科设集邮台,办理国内外函售邮票业务,同时在本地业务科(即台北邮政局)问讯处兼办集邮票品门市业务。至1955年7月,台湾邮政管理局之集邮台拨归本地业务科管辖。以加强对台北当地集邮公众之服务。1959年5月,台湾邮政管理局本地业务科改制为台北邮局,将集邮台扩充为集邮组。同年6月,并于台湾邮政管理局出纳科增设集邮组,负责督导台湾全区集邮业务,同时兼办国外函购票品业务。自1960的870万元至1975年的6960万元,历年集邮收入处于递增状态(附表)。 15、《悼念陈志川先生》,介绍了1977年3月11日在台北逝世的邮史学家陈志川先生。陈志川早年在上海创办《国粹邮刊》,1951年9月在香港主编《集邮天地》,20多年来,与菲华邮学会保持密切的联系,为《菲华邮刊》增色不少。1957年赴台定居,先后在台湾《新生报》,写了两个专栏,即“邮学观微录”和“邮林拾萃”。有出版了《中国早期邮政的史料考实》、《中华民国元年邮政事物总论》、《晚清邮政论文选录》、《隋朝台湾海关十年报告书》、《柯甫氏邮学大业华邮辑要》等书。 16、李恭的《收集国邮的趋势》,介绍了 1976年10月31日至11月7日,在高雄市大统百货公司举办了“自强邮票展览”,介绍了展出的各种“专集”的国邮,如示范组有:《慈寿纪念及其暂作加盖票专集》、《万寿纪念票专集》、《银圆邮票选集》、《双鲤鱼普通邮票》、《初探红印花加盖暂作邮票》、《红印花加盖暂作邮票专集》。 竞赛组有:《中国快信邮票》、《临时中立邮票》、《大清时代的台湾邮票》、《书信馆邮票》、《国父像邮票》、《中华民国开国时期之加盖邮票专集》、《台湾省暂用邮票刷色、纸质比较》、《西北科学考察团纪念邮票之研究》、《金门莒光楼邮票》、《蒋总统邮票漏齿专集》、《郑成功邮票集》、《庄敬自强普通邮票版号集》、《先圣先贤邮票集》、《雁行图邮票专集》、《中山楼普通邮票》,可以看出“专集”以普通邮票组集为多。该文附有大量票图,如莒光楼、庄敬自强、双鲤鱼、先圣先贤等邮票的版式图案。 17、司徒生的《加盖邮票漫谈》,介绍了自光绪22年(1896年)起我国开始有加盖邮票,至此文时已有百余套。 加盖邮票产生的原因: ①币值变更:如清代的银两制改为银洋制,民国的银圆改法币,银圆改金圆等; ②政体变更:如1912年推翻满清,建立民国,尚未有新票印妥时,用大清国加盖中华民国邮票; ③邮资调整:在新面值邮票尚未印妥前,用加盖邮票; ④限区使用邮票,甲区和乙区邮资不同时,为防止投机,使用加盖邮票。 我国早期的“国邮四宝”(红印花小壹元、红印花当五元倒盖、红印花小贰分倒盖又复盖兼倒S异体、红印花原票)、四珍(宫门倒、北京一版辟雍壹元“限省新贴用”误盖、北京二版帆船四分暂作三分倒盖、北京一版帆船三分暂作二分倒盖)除“红印花原票”和“宫门倒”外,均为加盖票。 加盖是因急用而产生的,因而盖错的就特别多,1960年6月18日,美国前总统艾森豪访台加盖票,就有倒盖发生。我国加盖票最多的时期是在抗战时期,原因是当时物价不稳,交通不便,物资缺乏等,中信版“国父像”邮票发行于1941年12月,共有云南、四川、安徽、甘肃、陕西、湖南、江西、福建、贵州、河南、东川、湖北、广西、广东14个邮区加盖,所用字体不同,文中详细说明并附图。 19、冠军的《第三届自强邮展圆满闭幕》,介绍了1976年10月31日起在台南市举行8天的自强邮票展览,该邮展由宝岛邮学会、中国集邮协会、台南市邮学会、中兴邮学会、中国专题邮会等五大邮会主办, 邮展分社会组中国早期邮票、社会组中国中期邮票、社会组中国近期票、社会组中国封片简、社会组外国邮票、社会组专题邮票、大专院校学生组、中等学校学生组、社会组书刊等参展类别,文中公布了各组获奖邮集,并附主宾留影照片。 20、黄光城的《“红印花小壹元票存世考图鉴”搜集小壹元资料随笔》,介绍了1897年发行的红印花加盖小字壹元邮票加盖量甚少(50枚),发行更少(40枚),今之存世者更属凤毛麟角。 文中谈及笔者所著《红印花小壹元票存世考图鉴》已问世;向国内外解答有关问题事;红印花小壹元辗转拍卖情况,了解各枚珍邮的去向,加以详述。 21、杨秀聪的《1975-76年菲律宾新邮报道》,逐日介绍了发行新邮的资料。如票题、全套数量、面值、印量、纸张、印刷单位等。 该刊中有英文文章5篇,主要介绍了台湾的邮政总局施有强局长;台湾的赴欧集邮旅游观光;台湾的一些专题邮票首日封;一九七五至一九七六年菲律宾新邮信息等(内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