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资标记
200多年前,邮政工人的工作是繁杂的,在邮局的全部帐目中,信件的费用支出在不断增长,每个邮政局长在收到一札信件时,要用业务帐单标出它们的运输费用,然后由邮递员从每一个收信人手中收取费用,再上缴中央财政。信使或邮递员将对自己收来的现金负责,偶尔寄信人希望预先支付邮资,他就要到邮局去,付出根据信件的重量与其运程所需金额以上的款数。
为了取代这种繁杂而呆板的计费形式,有人设计制造了已盖章的公用邮资用纸。例如:在1608年11月12日,威尼斯共和国下达一个法令宣布,盖过章的邮资用纸价格为每张4个苏,这些纸被印上圣马可的狮子,并在其两边印上字母A和Q,当用这些纸书写的信件传递时免付邮资。
严格意义上的预付邮资信函用纸最先由法国于1653年出售,即“billets de port pate”(预付邮资的票券),这是杰克斯·雷诺阿德·维拉耶发明的,他是路易十四手下的一个国务顾问,一个具有创造性才智的贵族。
维拉耶的另一个发明对邮政史学家来说,具有最伟大的意义,为了促进巴黎的通信交流,他在各大街的主要交叉路口设立了信箱,邮递员一天3次从信箱中取信,并把信件送到中心邮局,再发到城市的各处。你只要用一个苏就能以“billets de port pate”(预付邮资券)的形式寄一封信。
1818年11月7日,撒丁邮政管理机构宣布发行印有邮资标志的邮政用纸,在所有邮局出售。纸上印有“小信使骑马奔驰吹着号角”的戳记,这种图案的邮戳分为圆形、椭圆形和八角形3种,分别代表一封信件递送相当于15英里、15—35英里、超过35英里三种规格。1820年,邮资标志被印在水印纸上,这种方法一直持续到1836年,这些标志是流行的,即通常所说的“小骑手”标志。
这些邮资标志用于全部撒丁王国的通信中,它们尚不能被认为是真正意义的邮票。
就在这个时期,一些类型的邮资已付形式已普遍地出现。1823年在瑞典,柯里·加布里埃尔·冯·特雷菲伯格中尉建议政府设立在信件包封纸上使用的预付邮资单制度,但这个意见未被采纳。1838年,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殖民政府在悉尼推出了信纸和包封纸,邮资图案用无色的殖民地印章浮雕来表示,虽然其一直沿用到1850年,但这些邮资信纸不为悉尼民众所喜爱,好的实寄品已难找到。
(刊于《邮政指南报》第15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