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第 7期《集邮》刊载二阳的文章《试样、印样和样张》,曾对长期沉寂的集邮界引起强烈反响。文章清楚地表明,在已经出版的各种集邮工具书上,对这三者的称谓相互混淆,使人难以区分。例如,有的将“印样 Proof”定义为:“用雕刻母模或母模制成大版在印刷机上打印的样张” 。也有将“印样 proof” 定义为:“ 在邮票印制前从原模或印刷版上印出的样张”,更有将 “ essay”译成“未采用图”并定义为 “未被采用的邮票设计图稿和印样” 等等。造成这种混淆的原因大概与过去我国集邮界长期使用“试模样票”、“试版样票”、“试色样票”、“试机样票”以及“未采用样票”等集邮用语有关,而没有将Essay、Proof和Specimen严格区分开来有关。显然,三者都是混淆了印样、样张与试样的概念,因为它们三者谁也包容不了谁,它们之间没有“属”与“种”的关系。
试样、印样和样张一向是受到广大集邮爱好者和集邮家珍重和追逐的特种邮品。那么这些术语都是如何定义的,他们之间的关系与区别是什么?恐怕还很少有人说得清楚。甚至,在集邮工具书中也是把这些术语的概念相互混淆,模糊不清。这是由于,长期以来,样张、试机样票曾被当年的邮政部门规定为禁品,既不能用于编组邮集参加展出,也不能公开流通。他们认为,试机样票是邮政部门的内部资料,若有外流现象属于管理不当,因而邮政部门对试机样票一直管理严格,以致多年来介绍试机样票的文章鲜见于集邮报刊,一些有特色的试机样票也湮没无闻。这种封闭状况再也不能延续了。应该依据国际惯例,尽快弄清楚这些术语的确切涵义以及其间的关系与区别。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我们的集邮水准,才能早日与国际接轨,赶上世界集邮发展的趋势。
广大集邮爱好者,尤其是有志于在FIP各类竞赛邮展上力争高奖的集邮家,尤为重视对“试样”(Essay)、“印样”(Proof)和“样张”(Specimen)的收集与研究,因为无论是按传统模式或是专题模式来编组邮集,没有这类素材的展示是要丢分的。同样,如果不能正确地将这三者区别开来,并在相应的贴片上做出恰当的文字说明,还是会丢分的。改革开放日益深入,形势要求我们审时度势,按照国际惯例规范‘样票、试样和印样’,并发掘和认定中华民族的‘样票、试样和印样’。
其实,集邮专业用语“样票”(或“样张”)、“试样”和“印样”并不复杂,它们分别对应的英文是‘Specimen’、‘Essay’和‘Proof’。而且,采用这样三则专业用语“样票”、“试样”和“印样”,可以毫无遗漏的包括了这方面的全部内容。应该指出,这样限定是严谨的,不容许有任何随意替代。即三者之间不存在“属”与“种”的关系。
一、样票(Specimen)
样票(Specimen)的定义是:在已发行的或已大批印就准备发行的邮资票品上再加印、加盖或用针孔穿出‘样张’、‘样票’、或‘Specimen’之类的中英文词语的邮资票品。除上述标记外,其余均与原邮资票品完全相同。
“绿衣红娘”样票
是我国邮史上最早一种备受中外集邮家垂青的样票。清政府首开国家邮政,在红色印花税票上用绿色油墨加盖“暂作洋银小字二分”字样的邮票芳名谓“绿衣红娘”。在“绿衣红娘”上用黑色油墨印上英文“Specimen” 字样,即“绿衣红娘”样票。在正票上加盖英文“Specimen” (样票)一词便成为样票,这就是我国传统上的惯例。
民国“开国纪念”样票
1915年12月(民国四年二月)发行“开国纪念”邮票 雕刻版 P14 29.5x22mm 10x10=100枚/版 全套3枚:5分 红 ;10分兰;50分 绿。在此票上加盖黑体英文“SPECIMEN” (样票)字样,便成为民国“开国纪念”样票(图1)。如此被称为样票,已经成为我国的惯例,当然也是国际惯例。
二、试样(Essay)
试样(Essay)的定义: 为了测试邮资票品印刷装备,而印制出来的各种局部的、整枚的或整版的类似邮资票品样式的或与其印制有关的各种样品,然而这种样品在已发行或未发行的邮资票品中均找不到与其完全相同之邮票图稿与相应文字。
《红灯记》试样 当今邮票市场流传的《红灯记》试样(图2)的图稿是“红灯记(京剧)”剧照。均与发行及未发行的任何邮票图稿无关,为北京邮票厂1970年在上海第三印刷机械厂总装配的“唯发机”试机时的试样。图幅35x27.5毫米,票幅38.5x 31毫米,齿孔11.5度,无背胶,整版7x10=70枚;票面上仅仅印有金色“国产邮票机试印样”字样。其图稿是京剧‘红灯记’剧照,与任何邮票图稿无关。但是依据这些说明数据,虽然没印中国邮政、CHINA、面值以及邮票编号,还是符合试样的定义的。因此,其确切称谓是红灯记试样(图2)。
《色谱构成》试样 这是河南省邮电印刷厂引进德国海德堡MOF型胶印机在试印初期印制的试样,票幅30x40毫米,齿孔12度,整版10x5=50枚,图案为色谱构成,票面无任何文字。虽然票面构图简单,并且没有任何文字数据。但是,从其构成过程可以看出,是符合试样的定义的。;理应称为《色谱构成》试样(图3)。
“保卫珍宝岛”试机样票(图4) 1971年北京邮票厂试验唯发印刷机械印制的试样。图稿为当年孙玉国在战场上的一张影象,与任何邮票无关。图幅27.5x40毫米,票幅35x25.5毫米,齿孔11.5x11度,无背胶,整版5x10=50枚,票面无文字,彩色影写版印刷。因此,其确切称谓是“保卫珍宝岛”试样。
磷光邮票试样(图5) 1977年北京邮票厂与广东省邮电科研所、广东省原子能研究所与联合研制印制磷光条杠邮票的试机样票,票面印有“磷光邮票试样”、“1977”字样。与《红灯记》试样相似,票面上已经印有“试样”字样。显见,试样一词是我国集邮范畴的惯例。
共青团试样 1989—1994年印有共青团团徽的票品陆续面世(图6)。从票面上显见,除团徽之外,还印有“优秀共青团员”、”基层团委授”等字样。其图稿与任何发行或未发行邮票图稿无关,因此可称为共青团试样。试样规格:1989年、1990年及1991年为30x20mm,1994年为27x20mm;齿孔度数:P11 1/2.
此种共青团试样在印刷过程中,由于套色进程出现差错已经发现1989年和1994年的试样有套色严重移位的错体票(图7)。
三、印样(Proof)
印样(Proof)的定义:“是某种已发行或未发行的邮资票品,在其设计图稿确定后,直至正式开机成批印制、加盖或改值之前的过程中,因审批、赠送、选择优化和印制工艺等项之需要而试印出来的各种局部、整枚或整版样式的一种样品。它与其后正式发行或未发行的邮资票品之图稿与文字完全是一样的,仅在其图稿与文字的不同演进阶段,或者仅在暗记或细部的修饰上与之有所差别。一般而言,印样与其正式发行或未发行的邮资票品在印制的样式、文字、刷色、齿孔、用纸、整版枚数、背胶以及全张组合等方面存在着某些差别。”
因此,构成印样的先决条件是邮票设计图稿,即只能在拥有邮票图稿的情况下,才可以制成印样,反之,就无从谈起印样。所以,邮票图稿是形成邮资票品及相关票品的至关重要的条件。过去如此,现在依然如此。
光复纪念邮票印样(图8) 民国纪1 光复纪念邮票1912年发行 P14 29.5x23mm 12全 12枚邮票采用12种不同颜色印制。在印样上除未印面值外,其余与原票完全一样。但是,此印样与原票12种颜色不同,采用了黑色油墨印制,故又称为黑印样,显然,从其形成过程可以看出,恰恰与印样的定义相吻合。因此,印样(Proof)的称谓也是我国历来的惯例。
《隆中对》小型张印样(图9) 具体到《隆中对》小型张邮票画稿是怎样呢?早在1990年第 5期《上海集邮》姚国秀的文章《‘隆中对’小型张未能出台,设计者陈全胜深感惋惜》已经十分详细地论述了陈全胜设计《隆中对》小型张邮票画稿(即审定稿、完成稿),而且在该刊封 2上刊出了小型张《隆中对》小型张的邮票图稿(此图乃最先见诸集邮报刊的《隆中对》小型张图稿)的照片。事实表明,《隆中对》小型张邮票图稿是按照邮票发行局领导人指示精神,由画家陈全胜创作,经过领导人审定的。理所当然,根据此种《隆中对》小型张邮票画稿制版后所印的邮品,规范的称谓应该是“《隆中对》小型张印样”。而且,除未印“中国邮政”及“面值”外,均与《三国演义》(一)小型张‘千里走单骑’完全相同。然而正是由于这些差别,才确定了《隆中对》小型张印样的确切称谓。在中华邮史上,出现过多枚邮票印样,然而,小型张印样还是第一次。因此,显得尤为重要。
应当指出,正是由于没印“中国邮政”及“面值”才构成印样,否则就是一枚正式发行的小型张了。
现在社会流传的另类“《隆中对》小型张样票”(图10)是怎么回事? 从票面上可以看出:在《隆中对》印样的画面池塘旁有一水牛,而另类“《隆中对》样票”则没有;后者票面上又有十分醒目的标题与作者落款,而前者则不存在。据此,可以认为另类“《隆中对》样票“是用送审图稿(画家的一件作品)印制,因为任何邮票图稿上是不能显示标题与作者落款的。此外,另类“《隆中对》样票”是用无背胶铜版纸由普通印刷厂印刷,印制十分粗糙,也不能认为是邮品。因此,另类“《隆中对》样票不能称为样票,更不能称为印样。那么是《隆中对》小型张印样的赝品吗?不是。因为另类“《隆中对》小型张样票”的画面不是翻印于《隆中对》小型张印样。是纪念张吗?因为纪念张上总是注明“纪念xxxx“,故也不是纪念张。最后,只能把另类“《隆中对》样票”称为小型张样式的图稿画片,是比较贴切的。
《故宫和卢浮宫》印样(图11) 1998年发行1998—20 故宫和卢浮宫(中法联合发行)(T),1套2枚,规格:40x30mm,齿孔度数:13,11x11.5 。当时,法国采用这套邮票画稿做成雕刻版印版印制了单一深红色小版张。除版别与原邮票不同外,其余与原邮票完全一样。因此,其规范名称应该是小版张印样.
《特4—2003 万众一心 抗击“非典”》印样(图12右)— 特4—2003 万众一心 抗击“非典” 20030519发行 P13.5x13 规格:30x40mm (图12左) 。印样(图10右)的P13.5x13 规格:30x40mm,与原图(图10(左)的差别是,除用“03”替代“80分”与“非典纪念” 替代“中国邮政”之外,两者的邮票图稿、其文字“CHINA”与“万众一心抗击“非典””完全相同。在邮票印制方面,原票的规格:30x40mm P13.5x13,而印样的规格:30x40mm ; 11x11.5mm P13.5x13 .采用原票图稿,在印制过程中做了这么多改变,是符合印样的准则的。因此,其准确称谓是,《特4—2003 万众一心抗击“非典”》印样。印样版票为:10x5=50枚。
个10 岁岁平安 印样 个10 岁岁平安 20051106发行,胶版印刷, P13.5 , 规格:36x36mm , 全套1枚, 背胶:G 小版张正票呈2x2四方连。其四周12枚副票上印有红色12生肖剪纸画。另一种版式是在原票四方连四周分布了与原票同样规格的12生肖剪纸画副票,形成一枚小版张。同时印行的“印样”四方连也是在其四周分布了与“印样” 同样规格的另一种12生肖剪纸画副票,也形成一枚小版张。胶版印刷 P13.5 规格:36x36mm 全套1枚 背胶:G 。两者印制同样精致,齿孔及裁切标准(图13)。
现在取原票四方连(右)和“印样”四方连(左)进行对比。两者图稿同样是2x2排列的4幅生肖图画及相同部位配置的‘CHINA’,其差别是:“印样”上用‘中国’代替原票上的‘中国邮政’, “印样”上用‘80’ 代替原票上的‘80分’。可以看出,两者采用了同样的图稿,在印制过程中,将‘中国邮政’改成‘中国’, 将‘80分’ 改成‘80’。 因此,用印样的准则进行对比,恰恰是一枚印样,是一枚“个10 岁岁平安印样”(图14)。
从上述分析可知,“样票”(或“样张”)(Specimen)是在已有邮票上加盖中英文“样票”(Specimen)或打上相应的洞孔而成,对于集邮者一目了然,分析研究的空间很小。“试样”(Essay) 是采用与邮资票品的设计图稿完全无关的图案所印制,如果不是由印刷邮票的设备印制而成,有谁能说清是邮票“试样”?但是,“印样”(Proof)就全然不同于前两者,是在确定设计图稿后,直至正式开机成批印制之前的过程中,印出来局部或全部的一种样品。它与其后正式发行或未发行的邮资票品之图文完全是一样的,仅在其图文的不同演进阶段,或者仅在细部的修饰上与之有所差别。所以,“印样”会給人以更大的想象与探讨空间,对于集邮者显得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