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藏骗术漫谈 2
“混搭”贩售:魑魅魍魉谁是鬼?
特约作者 贞华
在古玩交易网站上,常常能见到一些卖家“混搭”卖货。何谓混搭?就是古玩货品真假掺杂。客观地说,的确有个别卖家进货时走了眼吃了药,直到卖出时自己也还蒙在鼓里;但请记住,这仅仅只是“个别”。买的没有卖的精,绝大多数情况下,真货掺着假货卖,都是不良商家有意为之,这在交易实战中,对买家的杀伤力相当巨大。那么,如何鉴别?
低档普货现精品
有诈!
如果你对网店的固定卖家长期观察,不难发现,纯卖假货的卖家生意往往并不好。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在上传到网店里的几十件上百件假货中,即使是初级玩家,也或多或少地能在他们相对熟悉的货上发现疑点或看出破绽。
一旦发现卖家售假,买家自然会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以免被骗。而专事售假的卖家风险也不小,因为网站上买家收货后的交易评价基本都是公开的,一旦有买家作出差评或是以留言方式直接揭穿卖家面目,其他买家自然会退避三舍。所以,专门售假的网店门可罗雀。
那种把少量假货掺到大量真货中的卖家,情况就迥然不同。有些卖家会把少量高档仿品故意安排在大量低档普品中,那些让眼力不足的专项卖家往往难以辨识,打眼上当。这叫做“专项专卖”。
还有一类是“杂货专卖”。由于货品涉及多个收藏品类,因此往往具有更大的迷惑性,非常能挑战买家的综合判断能力,买家稍不留神就可能交学费。
需要提醒的是,这里的“杂货专卖”在网络上也分为真假两种:一种是真“铲地皮”(即下乡去一线收货的)的卖家,自然货品也基本都是老货;另一种是假扮“铲地皮”的,自然货品几乎也都是假的。我们这里主要指的是第二种。
上述两类不良卖家,一般会先挂出一些开门老货,并标上足够诱人的低价,并高调承诺 “终身保真”、“绝不售假”、“假一罚十”,从而吸引大量买家前来竞价,对那些最终没有抢到便宜货而心怀不甘的买家来说,此时十有八九会神差鬼使地点击进入此卖家的网店里,这样一来,被骗的几率就更成倍增加了。
也许有收藏爱好者要问,那买家就买那些真品不就行了吗?何必非要盯着买这一件看不明白的呢?
这个问题,卖家早就“替”买家想到了。为了让买家“选中”他安排好的假货,卖家会把那十分之九全安排上老普品或残次品,那些虽然是真品,但都是一般玩家也不太感兴趣的东西,自然问津者寥寥。这样一来,买家想不“选中”那些特定目标,都难。
打个比方,如果卖家是卖瓷器的,十分之九可能安排的全是价值一般的真瓷片或是残次普品,而剩下的那十分之一,就是高仿品的陷阱,眼力不济的买家往往对此不知不察,睁着眼睛往陷阱里跳。
老农挑卖古窗格
有鬼!
这里还要格外说一下的是,对不少深谙此道的不良商家来说,唯一的那件假货如果有时并不是全假,而是“半真半假”,杀伤力就会成倍增加。何谓“半真半假”呢?目前主要有两种手法。
其一是:残器拼接。用老货的零碎部分进行拼接修补,拼拼凑凑敲敲打打,比如铜器收藏中常常碰到的修补拼装件(大多数青铜器出土时已是破碎不堪,甚至有些部分已经被千百年来的水土酸碱完全浸浊掉了),再如瓷器收藏中的接底器(即用老瓷器的器底为基,重新拉胚成形,并入窑烧制)等等。如果买家只看局部特征的话,那么在修补拼装后的铜器上的确能看到真实而开门的红斑、绿锈,在接底的瓷器上也的确能看到如假包换的火石红、跳刀痕或是糯米胎、泥鳅背。对于这一类修补件的鉴别,买家一定要严格贯彻“一票否决制”,即如果发现某件器物上存在一处明显的疑点后就要敢于否定全品,这样才能避免以全品价格买到标本价的东西。
其二是:老器新工。比如在单色釉老瓷器上画上新纹饰并入窑烧制,或在老青铜器上刻上新铭文,或把破旧古画的局部裁下提上名人提跋冒充精品古画等等。我们有时在街上可以看到某个农民模样的人挑着四扇古窗格的,有时就是玩的“老器新工”把戏,窗框往往是不值钱的老木头,里面镶着的却是景德镇二十元一幅的新瓷板画,至于要价嘛,成千上万的,专等各式冤大头上门。
对于此类的骗术,买家朋友一定要多听多看多学,常跟藏品丰富的藏友交流,争取上手把玩真货的机会,三年五载下来,眼力自然而然就提高了。眼力提高后,对于这种半真半假的拼接件,是比较容易看出破绽来的。其实,今人的造假水平再成熟老到,也难以企及古人在对整器的造型把握和神韵传达方面的造诣,再高明的造假高手,也会露怯,因此造型上的失之毫厘必然导致神韵上的谬之千里。一件假货,即便每一个细节仿得都对,但当把这些细节拼到一件器物上时,对有一定眼力的玩家来说,李逵还是李鬼,还是不难分辨的。
真真假假,是古玩行的永恒主题,正所谓“假到真时真亦假,真到假时假亦真”。面对捉摸不定的古玩行,买家朋友一定要从心态上HOLD住,要严格遵守最基本的交易纪律,其中格外重要的一条就是——坚决不买自己看不懂的东西!只要能做到这一点,打眼吃药上当踩雷的机会就会小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