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界一直对封门青和灯光冻这种两种传说中的至宝有各种争议,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争议越多,大家越是希望能有一个“到底什么是封门青和灯光冻的”标准。然而研究界关于封门青和灯光冻的研究文章少之又少,笔者偶然看到一篇关于研究“灯光冻”矿物组成的文章(《青田石“灯光冻”品种的宝石矿物学特征及其成因》),看过之后也只能感慨一句“藏界无宁日”了。
通过科学研究,得出“灯光冻”的化学组成及矿物学特征,作为收藏界人士判断及检验“灯光冻”的标准,本是一件好事。因为只有有了这样的一个标准才能使得真正的“灯光冻”与市场上其它的伪灯光冻区别开来,才能使灯光冻拥有其真正的价值。但是如果作为论文研究的标准器都是错误的话,那这篇论文的可信度还能有多少呢。众所周知,由官方机构牵头出具的分析论文报告具有先天的权威性,如果众多收藏者不明所以,纷纷以此作为“灯光冻”的鉴别标准,那今后的青田石收藏界的“无宁日”就绝不仅仅是瓯江城成的一句戏言了。
一篇研究宝石矿物学特征的论文,标准器是它的基础。只有标准器正确了,它所得出的结论才有可能准确。众所周知,青田灯光冻是各种印石中第一稀有之极品,从古至今一直都是镌刻家梦寐以求的稀世珍宝,据记载仅产于明代中期,至康熙年间已经绝采,可见灯光冻是经过大自然漫长时间的孕育才最终形成的数量极为稀少的宝石。其价居诸石之首,流传至今也只能知其名而不见其容。目前收藏界人士对于灯光冻石的认知状态仅停留在明代文人当时对灯光冻石的透明度、冻凝度的描述之上。如今传世的灯光冻根本就不见其影,故大多数印家都未曾目睹谜一般的灯光冻石,就连博物馆也未见其身!笔者查阅了众多史记,发现目前世界上至今为止也都没有出现过一块公认的灯光冻标本。笔者所见的最接近传说中的灯光冻至宝,也只有目前即将亮相瓯江城成2013春拍的封门青灯光冻了。虽然它还不是真正的灯光冻,仅仅是封门青到灯光冻的过渡石种,置于灯光下已经能达到全通透(见上图),极致的玉润感也展露无遗。这样的一封门青灯光冻章料已是久违多年,更不必说真正灯光冻。通过它我们可以想象真正的至宝灯光冻是怎样一番通透润泽的美好画面。
灯光冻是如此的珍贵,史书上有明确记载的也只是明代著名篆刻家文彭有幸篆刻过一方灯光冻石。当年乾隆皇帝坐拥千万平方公里的广大河山,也对灯光冻推崇备至,曾派和珅遍寻文彭青田灯光冻印章而终不得(欲知乾隆寻宝细节请查看《文彭青田石印揭秘》)。传说当年大画家、收藏家吴湖帆仅是得到一方小到不能刻字的小灯光冻章就大喜过望(参见吴湖帆《梅景书屋随笔》记真灯光冻)。由于吴先生所处年代距灯光冻出现的明代已有数百年的漫长时间,也没有留下任何图片性质的资料,吴先生这方印章究竟是否真正的灯光冻,人们都还尚应存疑。
回到论文,文中所使用的灯光冻标本(也就是标准器)描述称居然来自某公司的馈赠,那么它究竟是不是真正的灯光冻,答案也就不言自明了。况且即便有幸得到了真正的灯光冻标本,鉴于它珍贵且不可复制的特性,研究方法也只能仅仅限于非破坏性研究,又如何舍得像文中的研究方法,将其研磨捣碎进行破坏性的测试与分析呢。
那么真正的灯光冻究竟如何,我们从古人的描述中可窥得一二。明郎瑛《士修类稿》云:“今天下尽崇州处灯明石,温润可爱。”明屠隆《考簄余事》云:“青田石中有莹洁如玉,照之若灯辉,谓之灯光石,今顿踊贵,价重于玉,盖取其雅,易刻而笔意尽也。今也难得。”明代的篆刻家甘旸在《印章集说》中说:“石有数种,灯光冻石为最,其文俱润泽有光,别有一种笔意丰神,即金玉难优劣之也。”可见真正的灯光冻如玉般温润莹洁,却又比玉更加通透,灯光之下,能达到一种灿如灯辉的效果。史料中记载的灯光冻,在古代灯光下鉴赏妙不可言, 大概是因油灯、蜡光色温较低,光线柔和且飘忽不定,在此下观察能使人产生一种难以名状的神秘感吧。
希望有朝一日,能有一块如明代史料记载的真正灯光冻现世,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一番合理的非破坏性的研究监测,出一份真正的验证标准论文,结束瓯江城成之担忧——“藏界无宁日”,怕也是青田石收藏界的一大幸事了。即便不能,如有科研机构能对瓯江城成2013春拍上的这方封门青灯光冻进行非破坏性科学检测,进而对传说中的灯光冻提出合理的科学猜想,恐怕也比拿一块不是灯光冻的石头出一份让人啼笑皆非的论文要有意义的多。(作者:瓯江城成专家 唐飞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