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纪80年代的中后期以及90年代的后期,扬州邗江甘泉汉墓曾出土了一批西汉微雕串饰,非常突出。这些串饰无论是写实微雕还是金、玉饰品的组合,皆制作精美、写实逼真,配色与配材稀罕,颇具特色,是当时扬州玉工的杰作。
稀见的西汉微雕串饰于扬州出土
1985年,扬州邗江甘泉西汉合葬墓中出土的西汉串饰由多种材料和造型组合而成,共计九件。其中由方胜形玉饰(高1.2×1.2、0.8×0.8厘米)、壶形琥珀饰(高1.5厘米)、管形玛瑙饰(长1.5、1.7厘米)、扁壶玉饰(高1.3厘米)、“工”字形琥珀饰(高0.7厘米)、鸟形煤精饰(高1厘米)和羊形煤精饰(高0.8厘米)组合为串饰,小巧精细,构思新颖。小饰品多有穿孔,可穿线佩戴,尤以煤精鸟和羊的制作工整,形体准确,颇具写实风格。
1988年,邗江甘泉西汉墓出土的串饰由紫晶、琥珀、玻璃、玛瑙和煤精材料制成。葫芦形紫晶饰、兽形琥珀饰、鸽形玻璃饰、枣核形玛瑙串管和羊形煤精饰共六件组合而成。最大者为兽形琥珀饰,高1.1厘米;最小者为羊形煤精饰,高0.8厘米。每件串饰皆有极细的穿孔。串饰虽小,但制作精细,以高1.7厘米的鸽形玻璃饰的质地更为稀见。
1996年9月,扬州郊区西湖镇汉墓出土的串饰,应为墓主生前佩戴之饰。它选用金、玉、玛瑙、琥珀和玳瑁等材料琢雕成珠、管、胜、坠、壶、斧等形状,及辟邪、鸡、鸭等动物造型连缀而成。其饰品大小不同,色彩丰富,纹饰各异,皆有细小的穿孔。其中有盖扁形金壶和无盖圆形金壶,采用敲打、焊接、镶嵌等多种技法制作,极其精细。高1.05厘米和0.93厘米的金壶本已微小,其表面还用小如菜籽的金珠粘接堆成花纹和锯齿纹,壶身又镶嵌绿松石。其金黄色饰品在白玉坠、红玛瑙管、珠、黑褐色玳瑁鸡、鸟和淡黄色琥珀等宝玉饰品的陪衬下尤显富丽精湛。琥珀质地的辟邪分大、中、小三种:大者高0.94厘米,中者高0.67厘米,小者高仅有0.39厘米,虽然微雕简洁,但形体准确,制作工整。另外,具有写实风格的玳瑁鸡(高1.41厘米)、鸟(高1.25厘米)则是利用天然纹路表现禽类的羽毛,具有丰富的想象力。
鸟、羊形串饰为西汉微雕串饰中极品
扬州出土的这几组富于写实的微雕串饰当属国内玉雕串饰的典范。西汉玉雕以片雕多,圆雕少,而立体微雕则更少。扬州三次出土西汉微雕串饰,尤以鸟、羊串饰更突出,是个中极品。
例如:羊形串饰在羊胸、腹以及腿部琢雕粗犷的阴线数道,刀法简洁有力,似有汉八刀的风格,表现出羊的肥硕状,有类似于西汉霍去病墓前立体石雕那种浑厚、雄伟的气魄。羊角、眼和嘴部线条尤为细腻,羊的线条粗中有细,粗细得体,特别是绵羊头部表现得非常精细。
其时的玉匠将重点表现在头部,头部又重点表现了眼珠,采用夸张的手法,使之高高凸起,呈现出绵羊目光炯炯有神而又温驯的神态,这是微雕绵羊的绝妙之处,具有“画龙点睛”的极佳艺术效果。
具地方特色的微雕串饰创西汉玉雕新风格
在同一墓地两座墓穴都出土同一质地、基本造型和同一风格的煤精羊饰,应为同一家族同一玉工的杰作。西汉微雕鸟、鸽、鸡、羊饰的出土,证明富于写实的微雕作品,西汉已经流行。目前相关作品所见甚少,除1986年河南永城西汉墓出土的玉鸽和玉鸠串饰外,见发表的就是扬州发现的数量和品种较多,具地方特色的同时也体现西汉玉雕的艺术风格。
西汉微雕串饰几乎摆脱了先秦的纹饰繁密和式样化的古风,在艺术上承前启后,创造出活泼而又追求写实的新风格,这正是当时人们所喜爱的吉祥题材。玉匠利用极小块边角料琢雕成如此精巧、形神兼备的微雕串饰,其特点是以微取胜,微中见宏,这无疑是西汉写实性强的微雕杰作。
属于宝石类的串饰,其质地常见有白玉、青玉、玛瑙、水晶、琥珀、玻璃、金等,除此诸多的材料之外,扬州串饰中又有煤精和玳瑁材料的饰品,这为西汉少见,别具一格,在汉代其他诸侯国玉饰品中似乎也是少见,选材特别。扬州还出土西汉玻璃鸽饰品与玉饰品的组合,更为稀见,极具地方特色。这也说明了汉代扬州人喜用小件玻璃饰品,并视为“宝器”、“宝物”。因此玻璃是作为玉的代用品与玛瑙、紫晶、煤精等材质组合的。
现藏扬州博物馆的这批西汉微雕串饰,以微小取胜,以种类多取胜,以色彩多取胜,以金玉组合相映成辉取胜,别具一格,可谓巧夺天工。其也反映了在汉代串饰的流行,而这无疑为促进扬州玉石琢雕业的兴盛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周长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