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 陈树群
古往今来,有无数人吟咏过梅花。从陆游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到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梅花被人们赋予了高洁坚贞的品质,也寄托了人们太多的情感。同治、光绪两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国力衰微,外敌入侵,整个社会都处于剧烈嬗变之中,人们的心态也在发生着剧烈的变化。在这一时期,仍有很多人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以品行高洁的梅花自勉,晚清的浅绛彩瓷画师便是这些人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在存世的浅绛彩瓷器中,以梅花为题材的不计其数,其中以金品卿和程友石的梅花成就为最高。二人经常以梅花为题进行创作,以梅花品格相期许。
2008年,我的一位挚友从江西买回一块墨梅瓷板,当时我上手看时心潮澎湃。因友人特别喜欢不肯割爱,心中便留下了深深的惆怅,梅花的影子也时常浮现在眼前。后来,此板被一位同样倾心的朋友收入囊中,几年中,我不断地向朋友问起这块板子,经过不懈的努力,这块日思夜想的墨梅瓷板终于来到我的家中。
瓷板高42厘米,宽32厘米,行话称为一尺四大板,背面为光板,施黄色的护胎釉,没有防止变形的胎骨筋迹,据一些老藏家讲,这样的板子当时只有御窑厂才能烧制。板子的正面用墨彩绘一株虬干横斜的老梅。更为奇绝的是,板子的正面在烧制时留下了一些铁锈斑,而画师巧妙地利用了这些铁锈斑。其中最大的一块位于树干的下部,宛如一个天然的树洞。那些细小的铁锈斑则化为暗香浮动的花朵,犹如漫天飞雪,和整个画面融为一体(图1)。
板子左上方题款为:“半窗明月影扶疏,客里情怀诗酒娱。他日有缘重到此,梅花再写两三株。同治甲戌秋日,定占先生司马大人嘱书并请再正,弟张锡祜”(图2)。题诗意境幽远:诗人客居他乡,天上明月高挂,窗外梅影扶疏。举杯邀月,对影小酌,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中国古代的思乡诗主要写客居他乡的游子漂泊凄凉孤寂的心境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而此诗全然没有飘泊他乡的凄凉和伤感,反而说他日有缘再到此处时,再画几株梅花。是作者没有孤寂之感吗?不,是疏影横斜的梅花感染了他,此情此景,诗人的心已完全和窗外冰清玉洁的梅花融合到了一起。
瓷板的右下方绘一红色闲章“几生修得到”(图3),不仅与画面、题款相呼应,其内容更是让人心灵感到震撼。“几生修得到”出自南宋谢枋得的《武夷山中》一诗,全诗为:“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以“几生修得到”作为印章,这是一种怎样的境界啊。是一个浪漫诗人的情怀,还是一个不修边幅的瓷画家的风度?不是的,这是一个无拘无束的野逸文人发自内心的呐喊。在晚清的浅绛彩瓷画师中,能有此心境的,寥寥无几。本人藏有一只金品卿的小盘,绘一丛幽兰生长在危崖之上,题款为“素心自守”,堪与此板相比。
瓷板的赠送者张锡祜无从查考,而受赠者黄定占在浅绛彩瓷收藏界,是一个熟悉而神秘的官员。黄衍之,字定占,从司马大人的称呼看,应为四品官员。定占黄衍之的名字频频出现在金品卿、王少维、徐照等人的作品之上。金品卿在一个题款为“与尔同销万古愁”的墨彩大瓶和一件“渔樵问答”瓷板上均称其为定占一兄大人,口气极为谦恭。在一对赠送给饶州司马海帆大人的瓷板上,其中一块赠送者落款为“如兄定占”,而这对瓷板由王少维绘画、王凤池题款,表明海帆大人、黄衍之、王凤池这三位官员和御厂画师王少维四人的关系也非常密切。黄衍之赠送甲农大人的瓷板明确写明作于珠山官厂,和另一件赠送小园仁棣大人的蒜头瓶(图4、5)都为典型的金品卿风格,一件赠送给品珊观察大人的品锅为王少维风格。这些都表明,黄衍之很可能是御窑厂的一个官员,其地位要高于身为御窑厂督捕的唐基桐。据衡水藏友李永志考证,黄衍之为江西九江修水人,这块梅花瓷板便出自江西九江白水湖畔的村庄。目前,虽无文献资料考证黄衍之的身份,但仅凭其和金品卿、王少维的关系,和有其名字的浅绛彩瓷的精美,就已经在浅绛瓷坛留下了无数的遐想。晚清在景德镇供职的官员很多,但有几人能让后人耳熟能详?王凤池是一个,唐基桐也是一个,黄衍之无疑也是一个,这已经够了。
图4黄衍之持赠蒜头瓶 图5黄衍之蒜头瓶款识从梅花的画法和印章的风格分析,瓷板应为金品卿所作。但是不是金品卿所作已不重要。一幅瓷画,能够让人心灵震撼、久久回味,便是一件不朽的作品。群芳之中,卓尔不群。斗雪吐艳,凌寒留香。人要几生几世才能修得到梅花这样的境界呢?也许这正是作者没有留下名款的一个原因吧!(责编:雨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