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西安 高次若
这方“湟州兵马都监司印”(见图),是1985年4月修建陕西扶风县工人俱乐部时发现的,为铜质,重425克。印面呈正方形,边长为5.8厘米,厚1.8厘米。长方形钮高2.6厘米,宽2.3厘米,厚1.3厘米,钮顶四边削角,顶部刻一“上”字。印背以钮为界,左右各有阴刻铭一行:右“元符三年二”,左“月少府监铸”,十字连读。印面阳铸“湟州兵马都监司印”。
湟州,为古代行政区划名。北宋元符二年(1099)置,治邈川城(今青海省乐都县南),辖境相当于今青海省乐都县、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化隆回族自治县、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北部和甘肃省永靖县西部地区,属秦凤路。建中靖国元年(1101)弃之,崇宁二年(1103)复置。十二月,宋建熙河兰会措置边事司,由王厚任措置边事,童贯任同措置。宣和元年(1119)改乐州。
“兵马都监司”,系官名。都监在三国时内侍官称之。《三国志》:“又以黄门张当为都监,专共交关,看察至尊,候伺神器。”唐中叶常以太监为监军,亦称都监。如命韩金义讨淮西,以中人贾良国为都监。据《宋史·百官志》载:宋于诸路、州、府皆置兵于都监,各路都监掌管本路禁军、屯戍、边防、训练之事,州以下都监,掌管本地屯驻、兵甲、训练、差役等事务。
“元符”为宋哲宗年号。“三年二月”即1100年3月。“少府监”是出现较早、延续时间较长的古代官名,历代职掌不一。隋确立之后,唐以后多称少府监,元朝始废。《宋史·职官志五·少府监》载:“旧制,判监事一人,以朝官充。凡进御器玩、后妃服饰、雕文错采工巧之事,分隶文思院、后苑造作所,本监但掌造门戟、神衣、旌节、郊庙诸坛祭玉、法物,铸牌印朱记,百官拜表案、褥之事。”这方印背钮左右的铭刻“元符三年二月少府监铸”极为重要,它清楚地表明此印是元符三年二月,由少府监官监铸,宋哲宗亲封“湟州兵马都监”,并发此印。朝臣受封后,接印到湟州赴任,负责掌管湟州地区屯驻、兵甲、训练、差役等事务。
该印印文是典型的九叠篆书体。这种字体主要用于印鉴的篆刻,始见于宋代。其最大特点集中在笔画处,给人的直观感觉是笔画折叠均匀,笔画布局呈正方形,填满了印面,不好辨识。折叠多寡,则是根据笔画繁简而定,有多到十叠以上者。九为数之终,九叠,形容其折叠之多,用九叠篆形式刻制官印,以朱文的凸出九叠笔画特征,九叠篆盛行于宋、元、明,一直延续至今。至于此印为什么能在扶风县城出土,由于待文物工作人员赶到时,现场已遭到严重破坏,不过,这里原来是一座宋墓的可能性很大,墓主可能就是这件印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