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东方博物馆引入“鹰眼”
陶瓷迹型鉴定 赝品无所遁形
近年来,随着文物收藏热在民间的兴起,关于文物真伪的争辩也越来越多。同一件文物,争辩双方的专家都坚持自己是正确的。怎样才能解决“砖家”意见满天飞,谁都不服谁的局面呢?
近日,广州东方博物馆馆长周勇向记者独家透露,该馆经过三年的研究,发明了陶瓷迹型鉴定法,用科技手段解开了古陶瓷表面风化的特征,使得陶瓷鉴定从人证时代进入物证时代。
文/记者 林洪浩 摄影 骆昌威
“就好比一桩凶杀案,证人的证词固然重要,但DNA的检验却往往是破案的关键,而陶瓷迹型鉴定就是在专家争辩不下的前提下,提供出陶瓷表面风化的图谱,是真是假一目了然。”
女儿洋女婿齐上阵 6旬海归全家发明鉴定新法
已近6旬的周勇是一名海归,早在上世纪80年代,他从广州大学艺术系的讲师下海,进入了咨询规划行业。新世纪初10年,他基本在海外发展,广州亚运城建成后,一直对文化事业抱有强烈兴趣的周勇就在那时回来,走进亚运城。“政府出租地块,我负责投资建设并运营,期满后将博物馆还给国家。”
“在筹建博物的过程中,我发现在文物交易市场上,古陶瓷是赝品、假货最多也最为难辨的领域。陶瓷收藏的水太深,让普通老百姓望而却步的原因是,千百年来陶瓷鉴定一直停留在人证为主的经验性时代。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要让陶瓷鉴定跟上时代的发展,进入到物证时代。”周勇说,为了找到新的鉴定方法,他把已经在澳大利亚定居、有稳定高收入的女儿叫了回来,没想到自己的美国人女婿听到这事后,也辞职到中国来帮忙。为了增加团队的科研力量,他还把在化工研究所当工程师的弟弟也拉了过来,经过三年时间的埋头研究,终于找到了迹型图谱这一陶瓷鉴定方法。
陶瓷鉴定从人证时代进入物证时代
传统鉴定:
师傅带徒弟 绝招不轻传
“我也参加过不少专家的鉴定会。经常是一帮专家左看看、右看看,有的拿起瓷器摸一摸、敲一敲,有的拿着小型手电筒照一照,然后得出鉴定结论。至于怎么鉴定出来的,专家一般都是讳莫如深,熟一点就会跟你讲一讲陶瓷的胎质、釉色、纹饰的区别,但总体给人的感觉还是很神秘。”
“很多专家都是从师傅带徒弟的传授模式走过来的,但由于有着"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传统观念,师傅一般不会轻易把绝招教给徒弟的。另外,我们都没有评判鉴定师傅对错的机构。传统的鉴定方法尽管有自身的优势,但这种鉴定知识属于主观的经验性证据。”
仪器鉴定:
高仿太逼真 机器测不出
据了解,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科学技术被更加广泛地应用到古陶瓷鉴定中。目前常用的科学技术包括化学分析法和仪器分析法。但周勇表示,当前的科学鉴定方法都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以热释光测年法为例,这是目前国际上普遍认同的一种科学鉴定手段,但会对样品有破坏性,因为要钻下一小块进行测定,测定的年份还有正负100多年的误差,用它来测元青花瓷器就会遇到麻烦。一位高仿的专家说过,由他配方生产出的高仿品瓷器已经可以通过机器的检测。单从外形来看,陶瓷文物要仿得多像就有多像,要造得多古老就有多古老。”
迹型鉴定:
古陶高仿 痕迹不同
周勇介绍,他们在长期用高倍显微镜观察陶瓷的表层时发现,古陶瓷与高仿陶瓷的表面风化痕迹有着巨大差别,在肉眼下,高仿陶瓷看起来与古陶瓷几乎一模一样,纹饰、造型、釉色都很难挑出瑕疵,但一旦置于高倍显微镜下,立即可以分辨出两者的不同。“那种经过千百年自然风化的表层痕迹,是缓慢、溶蚀、浑然一体的,而高仿品的表层痕迹都有人为的破坏。”
在博物馆,周勇的女儿向记者示范了迹型鉴定的过程,将一个500倍的显微镜垂直贴在陶瓷的表层,另一端用USB口插上电脑,就可以在电脑显示屏上显示出陶瓷表层的微观画面。周勇说,每一个朝代的陶瓷的风化表层都不一样,目前他们选取了元青花瓷器来做研究对象,下一步还会做出各朝代瓷器的迹型图谱。
“标准图谱做出来,就等于是给所有人都提供一个观察的标准。以前市民要去买古陶瓷,可能要带一名专家才敢下手,但有了标准图谱,他带着电脑显微镜,在现场对比一下图谱,心里就有数了。打文物官司的时候,双方都不服,法官就取出该争议文物的图谱来,再对比标准图谱,在判决上就多了一个重要的依据。”
普及:
拟到高校讲课普及鉴定知识
目前,东方陶瓷迹型物证研究中心已经在东方博物馆挂牌成立。在8月16日成立当天,广东省内的部分文物鉴定专家学者到贺,听取了东方博物馆馆长周勇关于陶瓷迹型物证研究的成果汇报后,众人对此看法不一。更多的专家给予了支持与鼓励。广东省文物鉴定站的许建林副研究员认为,迹型鉴定应该是陶瓷文物鉴定的一个发展方向,但它完全代替传统的鉴定方法还要走很长的一段路,无论如何,迈出这一步还是值得肯定。
周勇也向记者表示:“学校知道我有这方面的研究,有意邀请我到高校去讲课。我也在计划定期召开一些文物鉴定培训班,教大家如果使用迹型鉴定法来玩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