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厚宇
在所有已知的清代淮安书画家中,赵冕是资料最少了一位。如《续篡山阳县志》只有“以写生著者赵冕字冠山”的记载。“写生”就是替人画像,这是西方照相技术未传到中国前的一种绘画手段,如著名画家齐白石早年就曾是其老家湘潭的一名写生画师。是时,赵冕在淮安以画像为业,有时也兼写人物、花卉。对此,《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云:“赵冕,字冠山,林弟。画人物娟秀欲滴,喜用水法,多新意,亦能花卉。光绪十五年(1889)作《白荷图》。”但由于年代久远,人们已经淡忘了这位画家,但赵冕的作品在各地都有收藏,有的还流传到海外,这些作品都有重要历史和艺术价值,亦是研究赵冕书画艺术的重要资料之一。
赵冕出身于写生画师,他精于写像,是一位著名的肖像画家。故而画风工细,造型能力强。其兄赵林,亦是位人物画家。《画录识余》云:“赵林,字竹坪,画人物,坚凝之处如改琦,作《大观园图》,情景兼到。”据此,赵冕自幼随其兄学画,成年后又遍游扬州、上海等地,重视继承传统,融汇百家之长,充分吸收扬州画派、海上画派的长处,尤其是吸收了西画的速写,设色技法,形成了丰富多彩、新颖生动的绘画风格。《画录识余》讲其“画人物娟秀欲滴”,可谓评价中肯。今江苏省淮安市博物馆收藏的其书画作品,可以看出他高超的书画艺术。
《秋林读书图》,纵30厘米,横42厘米,纸本,设色水墨。此图是一幅表现隐士生活的山水画,上写秋林之中,千树万枝,红叶在秋风的吹拂下飘洒摇曳。一位老者,枯坐室内,或为室外的美景吸引,或为窘迫的生活所累,或有感于冬日将至,掩书不读,陷入沉思。整个画面弥漫着深秋的寒意,天高气爽,秋风劲吹,林间的树叶大都凋零,只有那鲜艳的红叶,在飒爽的秋风中仍顽强地保持着生机。此图用工笔写人物,所写人物生动自然,活灵活现。画树多用双勾点叶法,染以丹砂,赭黄,加强了秋风萧瑟下的清寒气息,观之不禁使人产生同情,同情这位处于困境中的白发隐士。画上题诗云:“团扇生衣损已无,掩书不读闭精庐。故人笈比中庭树,一日秋风一日竦。”此诗较好的诠释了画意。落款为:“新肱生赵冕画。”钤“赵之冠山”方印。
《十月江南图》,纵30厘米,横42厘米,纸本,水墨设色。此图写河畔之上,梧桐二棵,青枫数株。河中停有一船,船上有一老翁,他右手扶膝,左手抵船,正坐于船上,抬首向远方望去。远方群山起伏,层峦叠嶂,一行刚刚来到南方的大雁缓缓飞过,就像在这壮美的画卷上题了一行小诗。此图以淡墨写干,墨彩点叶,所写桐叶,碧中有黄,黄中泛绿。所写枫叶,有的灿如烟霞,有的绿如碧玉。近景处的山石土坡,野草丛丛,水草萋萋,看似不经意之作,却法度谨严,表现了江南十月的美好景色。此图虽没刻意写水,却采取留白的方法,使人感到水势苍茫,天地寥阔。画上题诗云:“十月江南未陨霜,青枫欲赤碧梧黄,停桡坐对寒山晚,新雁题诗不作行。”诗句出自元代画家倪云林,是倪云林的题画诗。落款为“癸未秋月,冠山赵冕”。“此”癸未“是光绪九年(1883),下钤“赵冕”、“冠山”白文方印。
《夏日垂钓图》团扇,径19厘米,纸本,设色画。上写江河之上,碧水苍茫。河边杨柳依依,古树葱郁。丛丛芦苇,青翠欲滴,一派欣欣向荣的初夏景象。河中泊有席蓬小船,船头上坐一老者,须发髯髯,头戴风帽,正聚精会神地垂钓。船尾有一人,头戴斗笠,正弯腰摇橹。小心翼翼,唯恐惊吓了水中的鱼儿。此图虽是写垂钓,但丝毫没有渔夫形象,而是文人隐士的闲适生活。此图采用中国画传统构图的平远法,勾勒之外,略皴几笔,使之水天一色,天地辽阔。树木有的双勾填彩,有的直接点叶,墨线勾技,线条饱满,生动洒脱。尤其是人物专心致志的神情刻画得非常成功,足以感染观者,使之体会到江淮水乡,柳荫之下,河湖之上的垂钓之乐。落款为:“仿新罗山人大意,为延斋三兄大人疋正。时乙酉夏日冠山赵冕。”此“乙酉”为清光绪十一年(1885),下钤“冠山”长方形赤文印。
《月夜候客图》团扇,径19厘米,纸本。上写庭院之中,梧桐三株,枝叶朦胧。芭蕉奇石,清冷寂静。院中有一老者,神情焦躁,正在徘徊踱步。室内几上有书不读,稚雅童子因耐不住困顿,已酣然入梦。画上题句云:“落月斜,西风冷,今夜故人来不来,教人立画梧桐影。”正是画意的注脚,把故人来访而久候不到的烦躁心情表现的淋漓尽致。落款为“子卿二兄大人大雅之属,冠山赵冕。”钤“冠山”长方印。
《闭户著书图》扇,纵20厘米,横58厘米,纸本,设色水墨画。此图反映的是士人闭户著书的情景,画上题句:“闭户著书多岁月,种松皆作老龙鳞。”,取自唐代诗人王维诗句。图上写庭院之中,杨柳依依,古松奇崛,芭蕉青翠,湖石玲珑,幽静典雅,是个读书著述的好去处。室中之主人公,头戴风帽,脚穿云头鞋,身着宽衣袍服,面前有纸笔,旁有书籍一部,正端坐于案几前,似在著述。此图完整地表现了古代士大夫读书著述之情景,景物和陈设都非常相附。落款为“时丁亥夏四月上浣,写为芴林二兄大人博疋鉴正。冠山弟赵冕。”此“丁亥”为光绪十三年(1887),此“芴林”是段朝端。据查,段朝端(1844-1925),字芴林,号蔗叟,是淮安著名古文家,一生整理古籍和乡村文献多种,著述丰富,有《南游杂记》、《椿花阁随笔》、《蹄涔小识》等传世。是时赵冕写此图相赠,正和段氏志趣相符,有可能是段氏著述生活的真实写照,也含有慰勉之意。下钤“冠山”长方印。
《寿星大中堂》,纵154厘米,横85厘米,绢本,设色。上写一位白发髯髯的老寿星,他慈眉善目,头戴高冠,脚穿云头鞋,身着宽衣长服,右手持饰有牡丹花的龙首杖,左手持一枚红艳欲滴的大寿桃,正笑容可掬的向人间祝寿送福。此图虽是一幅具有民俗色彩的寿星画,但人物面部生动传神,衣纹线条洒脱流利,须发具有毛茸茸的质感,工笔重彩,设色艳丽。落款为“兰阶三兄大人雅鉴,冠山赵冕”。下钤“赵冕之印”、“冠山”白文印。
赵冕的生卒年月不详,古籍中也鲜有记录。从现存作品来看,赵冕的书画最早是同治年间的,如2006年春季拍卖会的《眉寿无极图》就是赵冕同治庚午(1870)的佳作。他的光绪二十年(1894)后的画作,就基本罕见或不见。因此,赵冕书画创作时间大约是在同治年间至光绪早中期,光绪后期就已封笔或已故去。从交游来看,他和扬州画家陈崇光(1838-1896)过从甚密,这在陈氏的画作中也有记录。如淮安市博物馆收藏的陈氏《仿大痴秋山叠嶂图》就记有光绪丙子年(1876)二人同游之记录。因此,推测赵冕的年纪大致和陈崇光相仿,都是出生于道光年间而卒于光绪晚期的人士。一生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代,光绪早中期是其艺术上最成熟的时期。他虽是写生画师出身,但诗文功底深厚。他的画多以文人隐士为题材,表现了文人隐士的日常生活和喜怒哀乐。由此看来,他和这个阶层息息相通,心中向往文人雅士的隐逸生活,亦可能其本身就是名文人隐士。他的画植根于民间艺术,又吸收了扬州画派和海上画派中的新技法,特别是吸收了西画中的水彩技法,形成了生动自然和淋漓尽致的绘画风格。这对于一个居住于古城淮安的一位地方画家来说,是难能可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