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觚始于元代,主要流行于明嘉靖、万历至清乾隆这一段时期。早期的花觚除了陈设用之外,民间多用于插花,布置厅堂。笔者收藏的这对清代乾隆年间的掐丝珐琅花觚,便是在一个古镇的大户人家厅堂里觅得的。这对花觚色彩艳丽、工艺精湛,茶余饭后本人经常拿出来把玩。
这对花觚是传统的铜胎掐丝珐琅器,高29.8厘米、口径14.6厘米、底径9.2厘米。上面是喇叭口,中间是鼓腹,下部是圈足,器型古朴典雅。器身上是一些布局规整的花草纹。虽然花草纹饰繁密,但层次分明,色彩艳丽,极尽皇家富贵奢华之美。显得非常华丽、大气。而且无论是胎质、釉色,还是品相,都接近完美,让我爱不释手。
后来,经业内专家鉴定,确认这对花觚出自清代乾隆年间,收藏价值很高,升值空间良好。
据专家介绍,花觚的造型隽秀,端庄大方,线条变化十分丰富。常见的有五彩花觚和青花花觚两种。装饰题材有人物故事、民间传说、缠枝花卉或是花鸟等。早期的花觚人们通常把它描述为“尊”,它是仿青铜器造型的一种陈设用瓷。随着瓷器烧造技术的不断提高,瓷器的造型更加丰富,很多陈设用瓷开始有了一定的实用功能。文/陈斐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