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收藏知识 >> 徐州汉墓出土凤纹玉器鉴藏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收藏知识 >> 徐州汉墓出土凤纹玉器鉴藏

徐州汉墓出土凤纹玉器鉴藏

作者:佚名      收藏知识编辑:admin     
西汉龙凤纹玉璜 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出土 西汉龙凤纹玉璜 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出土 龙凤纹玉璜拓片  龙凤纹玉璜拓片 西汉出廓龙凤纹玉戈 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出土 西汉出廓龙凤纹玉戈 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出土

  江苏徐州 尹钊 岳凯 徐文楷

  凤鸟纹装饰出现得很早,考古资料显示,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出现了凤纹图像。湖南洪江高庙文化遗址出土的印有凤鸟、兽面和太阳纹图案的白色陶罐,其凤鸟的姿态为飞翔状,这是迄今发现最早的凤形纹样。另如内蒙古赤峰出土的红山文化的凤形陶杯; 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双凤朝阳”象牙雕,吴县鞋山墓葬出土的良渚文化凤鸟纹壶等。在新石器时代的诸多文化类型中都出现了不少凤鸟图案,而且其装饰的大都是祭祀用的神器或随葬品,说明当时凤鸟崇拜的观念已相当浓厚。

  究竟是什么使得原始先民们如此推崇凤鸟纹样呢?首先,凤的形象源生于一些鸟类图腾的融合,这种融合并不是凭空的臆造,而是一种有意识的综合与创造,可谓“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其次,进入新石器时代以后,原始农业产生并成为人们主要的生活来源,而各种自然现象的变化对这种生业形态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为了祈求风调雨顺、农业丰收,一些与自然现象有密切关系的动物崇拜便产生了。在古人模糊的思维中,认为一些鸟禽的行为方式与自然现象的变化有着神奇而密切的关系,仿佛就是这些自然现象的创造者、召唤者和象征物,有着一种神秘的力量。而且鸟禽善于飞翔,能够自由地翱翔于天际。因此,在原始先民的心目中,鸟禽具备有呼风唤雨、通天达地的特异功能,从而产生对凤鸟的崇拜。凤既是集众多鸟禽的别称和化身,也是集这些鸟禽的优秀品质于一身之大成者,是多元一体化的百鸟之王。同时凤的形象不完全是某种自然物,而是若干种自然物的综合,也是古代各个不同氏族相互联系、融合,并且吸收对方图腾特征的结果。

  到了汉代,随着羽化升天观念的盛行,人们认为龙凤可以带着亡人的灵魂升入天庭。同时,汉代又是玉器的大发展时期,因而在许多墓葬中就出土了大量凤纹玉器,或与龙纹相结合的龙凤纹玉器。现将徐州汉墓出土的凤纹玉器作以介绍,以窥斑见豹。

  龙凤纹玉璜(图1)

  出土于徐州狮子山西汉楚王墓甬道中,是众多玉璜中最为精美的一件。系新疆和田白玉雕琢而成。宽21.1厘米,高4.2厘米,厚0.4厘米。璜体上下两侧和两端皆减缘形成牙槽,中部较大部分减缘,与一般玉璜不同。玉璜两面纹饰相同,毎面以穿孔为中心,中间为一兽面纹,两侧各雕一龙,龙首一侧为凤喙,龙身旁布满凤羽。整件玉璜全部采用浅浮雕,两面共雕饰20条龙、4只凤鸟和两个兽面,即使穿系孔的周边亦浮雕出圆廓,不留空白。纹饰饱满,密而不塞,构图奇妙,工艺精湛。

  出廓龙凤纹玉戈(图2)

  徐州狮子山西汉楚王墓出土。新疆和田白玉,长17.2厘米,宽11厘米,厚0.71厘米。戈体两面均饰勾连云纹,援、胡下出廓透雕一行走的翼龙,戈内一面饰勾喙振翅的凤鸟,另一面浅浮雕翻腾虬曲的虺龙。以玉制作戈,非实用性兵器,应是用于陈设或出行的仪礼用品。

  龙凤纹玉剑珌(图3)

图3图3

  徐州北洞山西汉楚王墓出土。高6厘米,宽4.6~5.9厘米,厚1.3厘米。

  龙凤貘纹玉环(图4)

图4图4

  徐州东洞山二号西汉楚王墓出土。直径7.9厘米,厚0.3厘米。玉环呈黄白色,通体透雕,以三条虺龙蟠绕而成,环身透雕有龙、凤、貘及卷云纹,并以阴线刻划细部,线条流畅自然。玉环多用于成组玉佩的中部。

  龙凤纹形玉佩(图5)

图5图5

  徐州北洞山西汉楚王墓出土。长6.0厘米,宽4.3厘米,厚1.5厘米。玉佩呈青黄色,平面前尖后圆,中部鸡心隆起,有一椭圆形孔。正背面分别雕刻一龙一凤,龙首及凤首并列,采用圆雕技法琢成。龙鼻和眼睛突出,凤冠突起,喙作内勾状,回首展望。凹面边端处阴线刻饰勾连云纹。

  玉组佩凤纹饰件(图6)

图6图6

  徐州骆驼山东29号汉墓出土。其中玉凤饰件雕双凤相对状,高4.1厘米,宽2.8~1.8厘米,厚0.6~0.2厘米。

  立凤形红玉佩(图7)

图7图7

  徐州白云山汉墓出土。长10.4厘米,宽4.9厘米,厚0.5厘米。由整块玉雕琢而成,玉质温润。凤长冠勾喙,展翅翘尾,造型庄重大方。  

  凤鸟形玉饰件(图8)

图8图8

  徐州狮子山西汉楚王墓出土。高4.3厘米,宽2.3厘米。

  汉代人们如此重视丧葬用玉,应与先秦以来人们的魂魄观念有密切联系。《左传·昭公七年》载子产曰:“人生始化曰魄,既生魄,阳曰魂。用物精多,则魂魄强。”《礼记·郊特牲》:“魂气归于天,形魄归于地。”说明先秦时期,对人死后魂魄的归属有明确的界定。对于古人的厚葬习俗和魂魄观念,当代著名的美籍华裔学者、人类学家、考古学家张光直先生有精辟的论述:“既然人死之后魂魄分离,魂气升天,形魄归地,那么古代的埋葬制度与习俗便必然具有双重的目的与性格,即一方面要借助于龙凤帮助魂气顺利地升入天界,一方面要让龙凤好好地伺候形魄在地下宫室里继续维持人间的生活。”厚葬之风的盛行正表明了古人对死后命运的关注。正因如此,导致了汉代玉衣和龙凤纹丧葬用玉的髙度发达。不过,往往事与愿违,豪华的葬具和大量贵重的随葬品引来的却是无数的盗墓者,几乎十墓九空,尸骨无存。鉴于这种情况,曹魏黄初三年(222年),魏文帝曹丕废除了以玉衣等随葬的制度。从此以后,丧葬用玉逐渐消失,中国玉器进入了世俗化发展阶段。

  责编 陶贝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