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玉占
宋朝吴惟信诗云:“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作为我国传统节日的清明节,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将清明节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文化,中国邮政于2010年4月5日发行《清明节》特种邮票(如上图),全套3枚,图案分别为“清明节·祭祖”、“清明节·踏青”和“清明节·插柳”。这是中国邮政继《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和《重阳节》之后发行的第五套以中国传统节日为题材的特种邮票。
第一枚“祭祖”。清明节是我国民间最重要的祭祀节日,即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是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的一种表现。清明节扫墓,其实是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的内容。“寒食”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子推一事。唐玄宗开元二十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与清明相接,后来就逐渐传成清明扫墓。这枚邮票图案表现的是古人清明节祭扫的情景。
第二枚“踏青”。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时值春光明媚、草木吐绿,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的习俗。放风筝是清明节人们喜爱的活动之一。这个时候,大人小孩纷纷出去放风筝,有的还把风筝牵线剪断,凭清风将其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这枚邮票图案,生动描绘了古代小朋友们清明时节在郊外放风筝的情景。
第三枚“插柳”。受佛教的影响,古人们认为柳可以辟邪。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里说:“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值此柳条发芽时节,古人们往往插柳戴柳以辟邪。后来逐步演变成清明节前后植树造林。图案表现的是人们植树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