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王惟一
二乔并读图竹雕笔筒(明代)
阅读提示|上周六,大河鉴宝活动正逢端午假期,有了空闲,藏友们从四面八方不约而来,反倒比平日热闹几分。本期鉴宝,书画格外热闹,以近现代名家作品居多,难得的是真品不少。此外,杂项、钱币、铜器等也颇为热门,其中,一件刻绘着两位美人的竹雕笔筒格外惹眼,一时引得围观者众。
鉴定:大河鉴宝玉器及杂项鉴定专家张保龙
点评:藏友梅先生带来的这只竹雕笔筒高15厘米,口径13厘米。通身包浆厚重古雅,竹色紫润凝重。笔筒以老嫩适中、致密坚实的楠竹为材,运用深刻兼高浮雕技法精心雕制而成。笔筒周身做通景雕刻,主题画面为二乔并读图。二乔右方,是假山岩穴之下一位家童扇炉烹茶的场面;左方则为湖石兀立、芭蕉掩映、茶台罗列茗壶杯盏的场景。三个画面既主次分明,安排有序,又互相呼应,相辅相成,有机地构成一幅浑然一体、恬静清雅的二乔并读通景图。
二乔,乃东汉末年乔公的两个女儿,庐江郡皖县(今安徽潜山)人。其姓氏本作“桥”,因芳名失载,只好以“大乔”、“小乔”来区别。二乔天生丽质,明艳照人,为绝代佳丽。陈寿《三国志·吴书·周瑜传》记载:“从攻皖,拔之。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乔,瑜纳小乔。”明代高启《过二乔宅》云:“大乔娉婷小乔媚,秋水并蒂开芙蓉。二乔虽嫁犹知节,日共诗书自怡悦。”这对姐妹花同时嫁给两个天下英杰,郎才女貌,结成伉俪,两情相悦,恩爱缠绵,堪称美满姻缘。可惜孙策和周瑜均年寿不永,二乔美人命薄、余生悲凉,这便有了二乔并读,聊以解忧的传说。唐朝诗人杜牧曾在长江边上拾得一把铁锈斑斑的长戟,洗净之后发现为三国时期遗物,不由感慨赤壁之战,关系天下大势,最初只因两位绝代佳人而起,最终导致天下三分鼎足而立,不由随口吟咏出七言绝句一首:“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二乔并读的故事便自然地成为古代艺术作品所经常表现的传统题材。这只笔筒即属这方面的代表作品。
这只笔筒的主题画面,以深刻兼高浮雕技法,生动地再现了二乔姐妹捧书共读
的静雅场景。在庭院清幽的背景之中,在假山蕉叶的掩映之下,姐姐大乔端坐圆杌之上,背倚栏杆,手捧一本线装书专注阅读。所读究竟为何书,则不得而知。妹妹小乔则手持如意,偎坐旁边,一边探视书卷内容,一边似在窃窃私语。其情其景,让人动容。姐妹两人均头绾精巧的发髻,瓜子脸形,凤眼樱唇,细眉入鬓,长裙曳地,体姿曼妙,楚楚动人。
该笔筒整体构图严谨,画面烘托出恬静清雅的书香气息。由于画面截取的只是典型的局部场景,因而产生出画外有画、景外有景的艺术效果。人物刻画细腻,形象圆润饱满,生动传神。运刀娴熟准确、刀工爽快利落,切面平整光滑、干净无茬。画面层次丰富、立体感强。具有鲜明的嘉定派竹刻之艺术风格,当属明代晚期嘉定派竹刻高手的艺术杰作。历经数百年岁月,尚能有幸留存至今,殊为不易,弥足珍贵。
市场参考:竹,“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依依君子德,无处不相宜”,是中华民族优秀品格和高尚情操的象征。因此画意高远、精致古雅的古代竹刻笔筒,虽为文房小器,却一向深得文人雅士的青睐,一直为文玩收藏家所钟爱。明清时期是竹雕的巅峰期,其竹雕笔筒尤为珍贵,其市场价位也明显高于其他时期的同类作品。因此,这只明代二乔并读图竹雕笔筒,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与升值潜力。其市场参考价15万元左右。
唐三彩人面镇墓兽(唐代)
鉴定:大河鉴宝陶瓷鉴定专家李卫国
点评:郑州藏友带来的这件唐三彩人面镇墓兽,高32cm,宽20cm,胎土为白色,釉色以黄、绿为主,釉面完整、漂亮;造型为兽身武士脸,耳朵大而竖起,造型夸张,经鉴定,为唐代巩县窑产品。
唐三彩是世界瑰宝,名气不亚于宋代五大名窑。它是由低温烧制而成,也有人称之为釉陶。唐三彩的颜色并不局限于3种,有的带有4种或5种色彩,统称为唐三彩。其色彩以黄、白、蓝、绿为主,其中蓝色为名贵色,收藏圈里有“三彩挂蓝,特别值钱”的说法。
河南唐三彩的产地主要在巩县(今巩义市)大小黄冶村。唐三彩一般不是实用器,大部分是陪葬品,以马、骆驼、贵妇人较为名贵,镇墓兽次之,还有一些碗、钵更次之。新中国成立前,唐三彩并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民国时期出现的唐三彩大多被外国人买走;新中国成立后,一些专家通过考古发掘,才知道这种釉陶是唐三彩,并认识到其价值。
市场参考:此镇墓兽釉面保存完好,头顶尖略有残缺。估价为4万元左右。
王溥山水被翁方纲题诗称赞(清代)
鉴定:大河鉴宝书画鉴定专家于建华
点评:清朝嘉道(1796-1850)间,有位官至四川大足(今属重庆市)典史的姓王名溥的画家,在便面挥就了一页浅绛山水,近200年后被持宝人带到了鉴宝现场。
此页山水便面,原是画在折扇成扇上的,在有了虫蛀和折痕之后,被拆开装池成了镜片形式。装池背面有上海某拍卖公司的标签。
画家王溥,官做得太小了,但是画名很大。《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这样介绍王溥:“[清]字云泉,嘉道(1796-1850)时江苏太仓人。官四川大足典史。尝从其叔王宸游,画境益苍莽沉厚,于吴镇为近。书学苏、米,并善分隶。晚寓中江以卖画自给。翁方纲题其画云:‘大痴(黄公望)浅绛层峦结,都在娄东箧笥间。法备如何兼气至,曲阑倚遍夕阳山。’”
词条一看,王溥真的还是范儿呢!其老叔王宸(1720-1797)乃“清初四王”之一王时敏的六世孙、王原祁的曾孙,山水得家法,又上追黄公望。翁方纲(1733-1818)乾隆十七年(1752)进士,著名书法家,与刘墉、梁同书、王文治齐名,并称“翁、刘、梁、王”。王溥出身名门,又有大名家翁方纲的推重,画名不胫而走,当在情理之中也。
王溥此页浅绛山水,便面正中顶天立地几棵古树,以大痴法勾写点染,极见苍浑挺劲之致。近境山石坡土,枯毫重墨,气味荒古,脱略形似。远境荒疏萧散,淡逸清明。大块面的水天一色的留白,则又为画面平添了几许空蒙疏朗,荡人心胸,舒人情怀。树下临水处虽造有草房,但不放人物进去,水面也无舟船,天空鸟迹不现,一派的寂静清脱之气,让人陡有出世之想。画上小字行书署款“衡之三兄大人雅鉴,己卯三月,云泉王溥”,钤印“云泉”无边朱文印。书法用笔潇洒,极得苏东坡、米襄阳的天真灵动之韵,亦甚入古。据王溥的活动年代,画上“己卯”当为嘉庆二十四年(1819),距今将近200年了。
市场参考:王溥,名门之后,画笔超逸清雅,当时还被大名家推崇,又距今近200年的时光,这页浅绛山水便面怎么说也值万元左右,且有升值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