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的套色雕琢,博山人习惯称之为“刻花”,最初出现于清朝宫廷内的作坊。严格地讲,这种工艺应该叫琢磨而不能叫做雕刻,后来,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张维用将此种工艺定名为“琉璃雕琢”。 套色雕琢顾名思义,即在琉璃制品的表面套上一层或数层与底色不同的色料,再进行雕琢,雕琢出来的花纹呈现浮雕的效果。具体制作工艺如下:先用一种色料做坯胎,用多层烧结技术将多种色料里外相套,再同坯胎高温熔合为一体,将其吹制为瓶、碗、鼻烟壶等器物。然后,用雕花技术研磨出浮雕的图案,并将多余部分剔除,直至露出色料坯胎,再进行精细加工即可。
套色雕琢是极其精细、复杂的工艺流程,一般要经过十几道工序才能将一件作品完成。琉璃瓶一般有2-5公斤重,雕琢时必须将其稳稳托于手中。雕刻一件完美的作品需要耗费1-2个月的时间,雕琢凹凸不平的地方极易碎裂,这需要精湛的技艺和极大的耐心。一般套一色的居多,能套三色就可堪称精品,而张维用曾创作过套八色的琉璃作品,令人叹为观止。
其实,除了套色雕琢,还有单色料器的雕琢。单色料器,多选用鸡油黄、鸡肝石等名贵色料,以纯色取胜,深受收藏爱好者喜爱。
人立琉璃/文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