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家连线】 口述:王羊羽 (信札收藏家,青年书画鉴赏家,独立艺术评论人)
书法百花齐放时期
我收藏信札是近几年开始的,现在收藏晚清民国信札2000多开。我大学学的是文物鉴定与修复(古书画方向)专业,喜欢书画,也喜欢研究艺术史和书画鉴定。2006年毕业后一直在从事相关工作。
我主要收藏晚清民国的信札。清早期以前信札存世量很少,能流向市场更是凤毛麟角,市场价格也十分昂贵且伪作居多,不易鉴定,很难做专题收藏,藏家入手很难。晚清民国是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十分特殊而重要的阶段,政治、文化、人民生活的许多剧烈的变化都表现在当时书信里。清代到民国时期是中国书法史上一个多元化发展百花齐放的时期,清中晚期以后在金石学的影响下碑学书法兴起,信札的书写字体和风格更加丰富,民国时期碑学和帖学出现融合。(吴大澂就曾用金文写信,俞樾曾用隶书通信。)从书写工具来说,20世纪初,自来水笔传入中国,出于使用的快捷简便,钢笔开始渐渐取代毛笔,信札中开始出现钢笔书写,新中国建国后更加普及。信札的书法又多了一个硬笔书法门类,但是在书法艺术的表现上毛笔要远远超过钢笔。
信札内容、用纸的黄金年代
从书写内容来说,晚清民国时期信札的书写内容要比清代以前丰富得多,从书信的书写群体上看比以往信札要广泛得多,有传统文人、翰林进士、书家、政客、幕僚、军阀、学者、教授、诗人、文学家、商人、藏书家、出版家等等不同社会职业。这些信札内容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方方面面。既有传统文人、官宦、门生、故旧、同年、同事、亲属之间寒暄问候、诗文唱咏、学术探讨,更有对重大历史事件、社会变化的反映。
从书信用纸上,晚清民国是书信笺纸发展的一个黄金时代,连鲁迅、郑振铎等新派文人都参与信笺的制作,最有名的莫过于《北平笺谱》。晚清民国时期不光很多纸店制作精美的笺纸出售,以木板水印为主,花色、图案丰富多样,很多文人、画家都参与设计。还有很多文人自制个人专用笺纸,一般都印有自己的名号或斋号,另外还出现很多公笺,比如政府、学校、企业、商铺、社团等等机构自己印制笺纸以备内部人员使用。
积累学养,收藏手札才能准确
如果艺术品市场确实有潜力股,我认为信札就是。其实市场上大部分的信札都很便宜,等你有了一定收藏和研究方向,以现在这个市场前提下,买下就是漏,因为你捡的是市场的前景和明天。
去年我在一个艺术品交易网站上看到一个藏友发了两通长信,书法非常漂亮,因为他不知道是谁写的,以清代佚名信札低价出售。第一封落款“弟先顿首”,第二封落款“先再顿”。书信者只署名一个“先”字,我一看书法流美、潇洒,属于帖学一路,应不是凡手。我以不到3000元买到手。我一看,清代书家名字中叫“先”的且书风与其近似的,有一位嘉庆时期著名书法家郭尚先。但清代书家中单名“先”字或者双名中有“先”字的大有人在,猜测毕竟没有说服力。为了印证我的猜想,我认真读了几遍书信内容,发现信中提到“欲与四舍弟尚度捐一从九职衔”,书信者想为他四弟尚度捐官,证明书信者兄弟排行可能是尚字辈,叫尚先。还有信中写道“将部照包好转寄闽中舍下”,闽是“福建”,舍下是“家中”,证明书信者老家在福建,这也与郭尚先吻合。信中还有“丁卯同年向不联络”之语,“同年”是指同一年中科举的同学,说明书信者是丁卯年参加科举并中举,我考之郭尚先年表果然是丁卯年参加科举。所以根据这三点我考证书信者为郭尚先无疑。随后我将这两封长信裱成一手卷,网上福建一书法爱好者数次与我通话让我转让与他。我说这件东西对我来说很有意义,且郭尚先信札很少,我也只有此两通,所以没有出手。这个故事不是鼓励藏家去捡漏,而是说明知识储备对挖掘信札更深文化价值的作用,这也是玩信札人的乐趣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