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收藏知识 >> 寿山石收藏为何首重材质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收藏知识 >> 寿山石收藏为何首重材质

寿山石收藏为何首重材质

作者:佚名      收藏知识编辑:admin     

  最近收藏圈里流传这样一则故事:去年底一个国际珠宝展上,一位波兰老太太抱怨说,自己做了二十多年的琥珀生意,现在感 觉做不下去了,因为中国人进来了,大把现金,几乎买光了全世界的优质原料。听完这则故事,不由得一乐,这些因为贵族情结历来有些优越感的欧洲宝石商人一不 小心遭到了中国“土豪”们的逆袭,不但喧了宾,而且夺了主。并且不止是琥珀一例,实际上中国收藏家对于各种出众的材质,包括各种名贵玉石、各种名贵木 材……往往都极具收藏魄力。

  感慨之余又想起寿山石来。寿山石业界有个争论了很多年的话题,说目前寿山石的市场只注重材质,材料好一切都好,材料不好再好的工艺也没人看重,导致原材 料与成品价格倒挂,“面粉”比“面包”还贵,是典型的“卖身不卖艺”。因此很多寿山石雕刻家、评论家和收藏爱好者纷纷呼吁,说不可重材轻艺。只不过,诟病 归诟病,市场却依然我行我素,依然“只以材质论英雄”,这让人多少有些费解,究竟是顺应市场的选择,还是听取这些饱学之士的建议?

  其实说起来,这个问题在学界已有定论。国家级玉雕大师马学武说:“首先是赏玉,其次才是赏雕。不能因雕而喧宾夺主,破坏了玉独有的韵味。”他认为玉石不 经过雕琢固然“不成器”,然而,过度雕琢也必将失去玉石自身的本色。再往前追溯,近代学者章鸿钊先生《石雅》一书中指出:“古人辨玉,首德次符”、“先秦 贵德不贵符”。也就是说,自古以来,在对于玉石的审美上总是将“德”居于首位,而“符”则是次要的。“德”即指质地,这一点毫无争议;不过对于“符”的认 识,收藏界就有了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是颜色,但从“符”的文字释意来看,并没有颜色的含义,因此有人认为“符”是指造型、文饰、符号等内容,但无论是颜 色还是工艺,都是相对于内在的质地而言的。就寿山石而言,它的“德”无非“温、凝、细、结、润、腻”六种,均是形容内在的质地。

  当然并非所有品种的寿山石都能六德皆备,有此荣耀的仅“石帝”田黄而已,但是在选择各个品种的寿山石时,人们依然首先以这六德作为标准,逐一评判寿山石 的材质。究其原因,首当其冲在于只有“德”达到较高的品位,石质才够优良,才能够保证石材本身坚实绵密不开裂、不会因时间的侵蚀而受到本质上的破坏,也就 是所谓的“永恒性”,这也是中国历史上收藏珍宝的首要评判标准和追z求目标。试想,若是材质“失德”,只有转瞬即逝的短暂华美,那么又有什么收藏的意义 呢?这一点,早在商周时期就为人们所认可,我们常在青铜器上见到类似“子子孙孙永宝用”的铭文结语,绝非空洞无物的套话,它实实在在地表达着作器者希望将 青铜器所代表的权势与财富流传于后世的强烈愿望,而不易腐蠹绝灭的青铜材质,就成为了理想的载体。以此类推,无论是用于祭祀的礼器还是用于随葬的明器,除 了青铜之外,无论金银玉石,还是瓷木牙角,大多挑选能够长久流传的材质,不论材质之上所承载的是文明还是财富,材质的永恒也就意味着承载之物的永恒。好材 质是传承的基础,这便是一开始中国古人追求材质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果说寿山石“六德”标准中的“凝”与“结”充分表达了传统收藏中对于材质“永恒性”的追求,那么“温、润、细、腻”更多的则是对于材质审美价值的判 断。观之润泽,触手生温,细腻如同肌肤一般的质感,成就了独特的材质审美趋向。这种审美意趣与雕饰艺术无关,也与篆刻艺术无关,单纯地从天然的石材上便可 品出一番韵味,令人身心舒畅。《淮南子·说林训》中有言:“白玉不琢,美珠不久,质有余也。”事物不假文饰,就天然地具有美感。从这一点上说,材质之美代 表的是静笃淳朴的自然之美,代表的是庄子所推崇的“至人者,原天地之美”的境界。所谓“大美谓之覆载之美也”,这种美源于自然也合于自然,并且是无限的。 这种美存在于自然无为之中,无需人工修饰,天地之美本自美之:“天地所包,阴阳所呕,雨露所濡,化生万物,瑶碧玉珠,翡翠玳瑁,文彩明朗,润泽若濡,摩而 不玩,久而不渝,奚仲不能旅,鲁班不能造,此之谓大巧。”

  “万物有灵”,寿山石也同样如此,人们可以从对寿山石材质的观感中、从对寿山石抚触时所感受的温润细腻中体会到大自然贯注其间的生气,这又不仅仅是这一 块寿山石单独的美感,有心之人甚至能够体会到长期滋养着寿山石的土地、流水的深沉无私之美。人与自然万物都是有灵魂的,而灵魂的交流就在于人与天然材质的 互动之中得以完成。这就是为何在传统的收藏观念中,人们对于天然之物特别推崇了。美的本质在于“法天归真”——老庄的理论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传统审美取 向,使人们崇尚着不假人为的天然之美。以自然为工,成为了中国艺术的优良传统。“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人们在品位材质的天成趣味的同时,也感受到了 与雕刻艺术全然不同的另一种美感。这种美感是人工永远无法替代也永远无法超越的,它不仅能够独立地引发人们的审美感受,更能够与人工雕刻激荡碰撞,产生令 人见之难忘的印象。

  说到天然材质与人为艺术创作的激荡碰撞,就不得不说到寿山石收藏推崇材质的又一个重要原因——即好的材质也有利于激发艺术家的创作灵感与艺术直觉。艺术 是主客观的统一体,自然之所以美,是因为它能够唤起相应的美感联想,“即景会心”、“感物起情”。美好的材质“生色动人”,触动了艺术家的感情,或者与艺 术家某一瞬间的灵感相契合,从而推动艺术家进行创作。这种情感的触发只可能由好的材质来创造,若是劣质的、本身就缺乏美感甚至让人厌恶的材质,是绝不可能 引发美好的创作灵感的。另外,好的材质有利于更充分地表现雕刻艺术本身。寿山石材质微妙质感的区别能够衬托出不同的艺术风格。

  比如厚重的质感就易于表现人物的五官神貌;

  晶冻略带透明的质感易于表现精致的细节;

  恬淡的纯净色泽能够衬托博古静物的端庄大气;

  而鲜活跳跃的巧色则能够反映出折枝花卉的娇艳俏丽。

  还有那些被称作俏色的、色彩和质感上有着强烈对比的寿山石,更是石雕创作中绝好的材料。

  还有很多优秀艺术家为了表达特殊的艺术效果还会挑选一些常被大家忽视的材质,甚至注重长期选择某一石种进行创作,以便让自己的作品产生统一的、成系列的风格。

  可见,材质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无论是它所代表的传承意义,还是所蕴含的审美意义,都无法为人工所替代,这是天地与时间所赐予的自然珍宝,超越了任何技 艺能够带来的艺术价值,乃是世间永恒的大美。我们与其争论“材”与“艺”谁为先的问题,不如探讨一下如何珍视这些天遣瑰宝,莫因庸工误了良材而抱憾不已。

  作者: 唐颖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