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鸿
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这没有多少争议。但丝绸之路的起点具体在哪里仍存疑义。唐长安城开远门以外就是通往西域的大道,以它为起点也并非无理无据,所以其遗址(今之大庆路西端)才陈列有丝绸之路群雕。不过,或许其他地方也有成为起点的证据。
我以为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此乃由六个硬性的元素所决定。
其一:时间的起点。
张骞出使西域两次。普遍认为汉武帝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第一次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时间的起点。我认为,这是不对的。第一次出使西域,目的是寻找大月氏,以携手打匈奴。事不成,然而张骞发现了西域。西域的发现,并不证明汉与西域诸国就当然地建立了往来关系,更不证明彼此开始了通商,所以它不是丝绸之路时间的起点。时间的起点应该是在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或稍后一年半载,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其目的既有动员乌孙东迁今之甘肃张掖一带,以断匈奴右臂,又有使者往来,促成汉与西域诸国通商。乌孙东迁的目的没有实现,不过,汉与西域诸国彼此通商的目的却实现了。这便是丝绸之路时间的起点。
其二:空间的起点。
空间的起点只能是长安,是汉长安城,是汉长安城里的未央宫,是未央宫的前殿。
岁月漫漫,风雨潇潇,汉长安城只存其遗址了。前殿遗址是一个长方形的由夯土所筑的平面,南北长大约400米,东西宽大约200米。从南向北,有逐渐高升的三个台基,顶部距地面大约15米。故墟荒土,仍可以立足举目。四周远望,隐隐约约,错错落落,闯入视野的,不是河山,而是灰蒙蒙的楼的方块。
前殿是天子朝会之处。取得河西及建立河西四郡的政策是在此作出的,派遣使者出使西域的决定也是在此作出的,开辟丝绸之路和保障丝绸之路安全的种种措施都是在此下旨实行的。
西安是长安的变迁和发展,所以西安为丝绸之路的起点。然而,此起点并不是随便的一个位置。反对粗暴地指认它,因为空间的起点是不会游动的。
其三:处在起点上的开辟者的权威性。
张骞的权威性不足,他并非丝绸之路的开辟者。张骞出使西域,只不过是遵循权威者的意志行事而已。处在起点上的唯一的权威者是汉帝国、汉武帝。汉武帝的意志就是汉帝国的意志。汉武帝在长安城起居行止,在未央宫处理政务,在前殿朝会,包括下旨让张骞一再到西域去。汉武帝显然是丝绸之路的开辟者,他在起点上的权威性是绝对的。
其四:发生在起点上的第一次使者往来的完整性。
汉与西域诸国的使者第一次往来,发生在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或稍后的一年半载。当时组建了一个300余人的汉使团队,其携有大量的金子和丝绸,从长安发轫。张骞领导,不过团队里还安排有副使。
张骞出使乌孙,这是往;在张骞返长安的时候,乌孙的使者随张骞至长安,并带善马几十匹,以报汉武帝,这是来。副使也分别至西域诸国,大约一年之后,西域诸国也派他们的使者随副使至长安。有往有来,才构成完整性。有往有来,丝绸之路谓之通。
其五:在起点上的贸易的连续性。
如果仅有张骞及其副使与西域诸国使者的一次往来,那么丝绸之路就不算开辟了,因为这是偶然。然而,长安的外交活动是活跃的,贸易是连续的。
资料显示,在汉武帝的号召之下,一年出使西域的团队多者十几批,少者也五六批,常常相望于道。他们传播汉帝国的威德,并输入西域的奇物怪货,草木果蔬之种。初是楼兰质子于汉,接着乌孙聘汉女,汉嫁了细君公主,接着大宛也质子于汉。安息送来鸟蛋,黎轩送来魔术。狮子、巨象、猛犬、大雀,也尽由西域而至。这都是外交活动与贸易连续性的见证。汉昭帝、汉宣帝、汉元帝、汉成帝,无不继承了汉武帝开辟的丝绸之路,贸易着,并进行着文化的交流。
汉的贸易尤其在唐得以发扬光大。唐长安的西市,多有西域诸国的商贾在那经营。邸店、酒馆、珠宝,是他们的长项。胡姬也乐在长安,她们的招待,颇受唐少年和唐诗人的喜欢。
贸易也引起了信仰的输入,种种宗教也传播到了长安。
其六:起点上所产生的世界影响性。
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汉长安和唐长安也是当年的国际化大都市。我发现,也曾经说:“中国对世界的影响最早是从长安传播的。世界不知道中国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了长安。从长安所传播的中国也最强大、最富裕、最繁荣,是礼仪之邦。天下人谁不向往长安!”
长安的转生为西安,于是西安就为丝绸之路的起点了。问题是,把这个起点确定在什么具体的位置,才更接近真实且合适呢?
应该尽快把汉长安城、把未央宫、把前殿,确定为丝绸之路的起点,以正天下之视听。汉长安城及其未央宫,未央宫及其前殿,虽是三处,也实为一体。考虑到对汉长安城遗址的保护,建议在其周边选择吉祥位置,或立柱,或树碑,铭记丝绸之路的开辟。唯有如此,丝绸之路起点的特色才会得以强化,其标志性、象征性和纪念性才会呈现出来。汉长安城霸城门、西安门、直城门或横门遗址以外,当都是吉祥的位置。一旦立柱树碑,起点固有的历史文化功能将源源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