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收藏知识 >> 石涛画风笔墨评析:我用我法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收藏知识 >> 石涛画风笔墨评析:我用我法

石涛画风笔墨评析:我用我法

作者:佚名      收藏知识编辑:admin     
石涛像 石涛像

  安徽安庆 姚悦

  在思想保守的士大夫和文人眼中,中国传统绘画是绝对不能越前人雷池半步的。他们要求画家笔墨必须恪守古法,方为正统。石涛上人振臂一呼“笔墨当随时代”和“搜尽奇峰打草稿”,震动当时阻力重重的沉闷画坛。他超越时空的绘画理念,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当今,可以说都是绝无仅有的真知灼见。谈到鼎鼎大名的石涛上人,我们一定都会被他 “笔墨当随时代”的精到之语所深深折服!

  吴冠中先生曾深刻地指出:“石涛是中国现代美术的起点。然而,另一方面,他又是中国传统画论的集大成者。游走在现代和传统之间,这也许是石涛成为反思中国美术传统与现代的最佳切入点……”

图1图1

  石涛(1642~1707年),清代大画家和美术理论家,著名的“四画僧”之一。他是明代藩靖江王朱守谦子、悼僖王朱赞仪十世孙。广西全州人。原姓朱,名若极,小字阿长。遁入空门后,更名元济、超济、原济、道济,自谓“苦瓜和尚”。游金陵时,获“仙竿一枝”,因自号“枝下叟”(图1)。别署钝根、山乘客、济山僧、万道人、一枝阁、大涤子、清湘遗人、清湘陈人、靖江后人、清湘老人、瞎尊者、零丁老人等等。

  在绘画艺术思想上,石涛上人绝对是一位具有开拓性和超前意识的大画家。山水画讲究笔墨气韵,那么,画中笔墨内在的气韵又从何而来?毫无疑问,皆从大自然当中而来。石涛提出山水画的“一画”论,就是指绘画创作与自然规律息息相关的自然形成。绘画笔墨中,不仅仅是驾驭普通技法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能否凸显出笔墨精深博大的艺术思想和内涵独到的艺术表现力。“搜尽奇峰打草稿”虽只有7个字,但他所表现出的是石涛对于万山丘壑之真与美的崇拜与领悟。绘画除了体现其对传统笔墨的继承外,更重要的是他能否“标新立异”“自立我法”。

  石涛说:“一画之法,乃自我立。”此句的重点就在于“我”字上。按佛理讲,“我”有“大我” “小我”之别, 大我是得悟之我,小我是偏见妄念之我。得大我者必得“心法”,即可见性,可立一画之法。反之,则难立“一画”之法。明清以降,绘画笔墨陈陈相袭,风格形式单一,一般皆以摹古为本而缺少新意。不少画家的笔墨功力虽娴熟精能,然终缺自家笔墨新风,实不足为后世论道。传统功力固然要紧,但人的思想和笔墨不能僵化。石涛所处的年代,在绘画思想上是一个极端顽固和保守的封建时期。而石涛则独辟蹊径,创出了“我用我法”、法本自然的艺术新天地。他丢弃思想束缚,热烈拥抱大自然,将传统笔墨与写生写实相结合,反对“泥古不化”的顽固保守思想。他的艺术思想对近现代绘画影响甚是深远。

  石涛在重视山川笔墨的同时,更强调要有自己的绘画思想。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后,他写出了绘画心得《石涛画语录》。

图2图2

  今偶读《画苑掇英·海外藏画专辑》(第41期),欣赏到“景元斋”主人高居翰博士所珍藏的两张石涛山水真迹。这帧《万里艚艘图》(图2),纸本设色,纵23.4厘米,横36.9厘米。画原为完整多开册页,后流失海外,仅存此一开。因石涛中年居南京,晚岁客扬州,皆以鬻画自给,故画中的景物有人考释为描写金陵的,也有人认为是描写扬州的。无论如何,但看此地“万里艚艘”,一片升平繁忙的景象,便可感觉得出此处一定是个水路交通通畅,物产十分富饶的宝地。画面中,坚固的城池,一排排若隐若现的房舍,以及高高扬起的长龙船帆,虽未现人,然那鼎沸人声早已划破长空,尽显画面大气象。整幅画设色清润淡雅,笔墨虚实相间,敷色辅以浅绛成之,构图空灵。上题一诗:“万里艚艘至,连天下故(声)宫。半城拟荡外,高雉碾波中。人辨江湖粟,潮飞日月虹。年年着眼去,渔稼不曾空。”钤白文“半个汉”“阿长”印 。另尚有收藏鉴赏家潘季彤等藏印6方。

图3图3

  另一幅是《高士修身图》(图3),墨笔纸本。纪年“辛亥”(1671年),应为石涛早期笔墨。此期画风笔墨较为紧密,但笔致十分轻灵精准,点苔皴染、阴阳虚实、构图比例等皆富山林真气。上题诗曰:“高士逃名缚一龛,闭门终日念瞿昙。真须截去两头意,中断不留独出男。”署“辛亥深秋,请参后二语。石涛、济。”起首钤朱文印“痴绝” ,下钤两白文印“头白依然不识字”“清湘石涛”。“家破国亡”的切肤之痛,让这位“手无缚鸡之力”的“贵胄画人”无可奈何,而唯一能渲泄自己心中恶气的,也仅仅只剩下这三寸笔墨了!

图4图4

  石涛比较喜欢唐诗,尤重太白、摩诘(王维字摩诘)诗境。存世有两幅代表性作品,颇具新意。一为《李白望天门山诗意图》(图4),李白诗云:“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画以诗传情,山势开合,江面空旷。归渡和渐渐远去的船帆,更增加了画面中的诗情画意,颇有“诗情秋水静,画意远山明”之境。款落“李白《望天门山》,兹以张僧繇没骨法图此。清湘大涤子石涛济。”钤白文“苦瓜”“原济”印两枚。虽言用没骨法,然实际上笔墨勾勒还是十分明显的。二为《王摩诘诗意图》(图5)。原诗云:“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写此图乃借诗吐纳思乡之情,山凹幽深的笔致,伴随着清和的悠悠微风,虽隐至于空谷山林之中,然每逢重阳佳节到来之时,心中总是涌起对远方亲朋故友的思念。可以看出,上人虽隐逸空门,但思想内在的感情还是非常丰富的。款落“王维《九日忆山中兄弟作》,余以范宽笔意写之。清湘济”。钤白文“老涛”“苦瓜”两枚印 。两幅诗意画中,楚江宽广无际的浩浩江水,营造了画家内在的广阔心胸;山中清澈宁静的梵古之音,让灵动真实的笔墨更具震撼力。

图5图5 图6图6

  黄山是石涛最喜欢描绘的山水题材之一。这幅《黄山图》(图6)就是他于“丁未”(1667年)25岁时的一幅写生山水。灵动的画面,精确的点线,工细的笔致,这些都为其人生感悟的真实写照。虽为早期之作,但一点也不稚嫩。上题:“画有南北宗,书有二王法。张融有言:不恨臣无二王法,恨二王无臣法。今问南北宗,我宗耶?宗我耶?一时捧腹曰:我自用我法。”“我自用我法”代表了石涛早年深悟画理的艺术思想。由于石涛对此幅作品的创作手法十分满意,故于“丙寅年”(1686年)复题之。

图7图7

  石涛在山水画创作上特别重视“外师造化”的外出写生,故其笔墨风格丰富多彩,有一帧《疏雨高城图》(图7),就是宗法米家山水法,又融入自家笔墨风格的较为成功的精品。他将米氏独到的“大浑点”融于山雨空蒙的幽厚笔墨之中,更具画中意境。历代学米法者甚众,然能如石涛真正理解笔墨这么透彻且通画理者,寥寥无几。画中钤白文印“老涛” ,押脚为朱文印“清湘老人”。

图8图8

  石涛以写浩然山川名世。实际上,他的花卉草虫也写画得妙然出众。传世的《螳螂秋瓜图》(图8)就是一幅笔墨气象十分大气的写意经典。你看,硕大的秋瓜占据了整幅画面的中心位置,显得那么的霸气和壮观。狡黠的螳螂面对这从天而降的庞然大物,一时间无从下手。款落:“庚辰(1700年)夏日,寄南高道兄清玩,大涤子石涛。”压椭圆朱文印“清湘老人”。

图9图9

  人物画也是石涛较为擅长的。《采菊图》(图9)将我们带入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画面空灵简洁,人物神态逼肖,那品菊欲醉的飘飘仙容,真的让人陶醉其中。人物开脸的发须笔致细劲而柔和,衣褶勾勒苍涩古拙,极富金石书卷气。款题:“采采东篱间,寒香爱盈把。人与境供忘,此语语谁者!苦瓜老人济。”钤白文印“老涛”“原济”。下有两印引起了我的注意,画左下方钤有白文印“藏之大千”,右下方盖有朱文细篆印“善孖心赏”。印为篆刻大家方介堪先生所治。可以看出,这幅石涛名作曾经大风堂主人张大千、张善孖昆仲所珍秘庋藏过。

  “法于何立?立于一画。一画者,众有之本,万象之根;见用于神,藏用于人。”故而,画家们一旦理解和掌握了这个根本的大法,也就能胸积万象之气,塑造和轻松驾驭出自己心目中的山川丘壑,从而达到“物为我用”“法为我化”的艺术思想妙境。                        

  责编 潇然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