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收藏知识 >> 丝路记忆:胡旋舞墓上的西域舞蹈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收藏知识 >> 丝路记忆:胡旋舞墓上的西域舞蹈

丝路记忆:胡旋舞墓上的西域舞蹈

作者:佚名      收藏知识编辑:admin     
灵武丝绸之路出土文物 灵武丝绸之路出土文物

  胡旋舞墓——跳在墓门上的西域舞蹈

  1985年夏,在灵武与盐池毗邻的苏步井乡硝池子村窨子梁,发现6座唐代墓葬,墓志铭记载墓室主人为中亚粟特何国人氏,在6号墓室两扇石墓门上,雕刻一对跳胡旋舞的胡人。胡旋舞是一种唐代非常流行的乐舞,自西域传入中原后,长安城内几乎人人学跳,在宫廷更是深得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喜爱。

  唐贞观四年(630年),唐朝军队平定东突厥后,于今内蒙古鄂托克旗至盐池、灵武一带设置鲁、丽、塞、含、依、契六州作为羁縻府州,安置十万归附突厥降户中的中亚粟特人,时称“六胡州”。六胡州属灵州大都督府监管,一些少数民族贵族首领被选为州官。六胡州中粟特人有康、安、曹、石、米、史、何、穆等九姓,皆氏昭武,故被称为“昭武九姓”。胡旋舞墓门主人即昭武九姓中何国人后裔,卒于六胡州中的鲁州。

  胡旋舞石刻墓门与敦煌石窟胡旋舞壁画形象、舞姿基本相同,为研究唐代乐舞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因其文物价值重要而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2014年岁末,胡旋舞墓门走进国家博物馆,参加全国“丝绸之路文物展”,挥舞千年的长袖依然没有停息,令无数观众梦回西域,浮想联翩。

  瓜果之乡——落户在灵武的西域植物互联互通——新丝路经济带重要支点

  灵武是宁夏丝路沿线灌区形成时间较早、规模较大的地区之一,素有“水果之乡”的美誉。灵州果树栽培历史可追溯到1500多年前,唐代诗人韦蟾在《送卢潘尚书之灵武》诗中,以“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赞颂灵武的田园美景。

  元代诗人马祖常在《灵州》诗中写道:“葡萄怜美酒,苜蓿趁田居”,证实张骞将葡萄种子从西域带回内地后,灵武果农不仅会种植葡萄,而且能用葡萄酿酒,苜蓿也在灵武普遍耕植。

  许多蔬菜由丝绸之路传入内地之前已在灵武种植,如:黄瓜、芫荽、胡萝卜、菠菜、大蒜、蚕豆等。黄瓜原名胡瓜,芫荽原称胡荽,五胡十六国时为避讳“胡”字称呼,把胡瓜、胡荽改叫黄瓜、芫荽。菠菜原产于波斯等地,以前叫“波斯菜”。胡麻原产于中亚大宛,引进灵武后成为当地主要油料作物。大量西域植物品种沿丝绸之路传入灵武,在这块沃土上生根发芽,丰富了灵武地区的瓜菜品种。

  随着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的提出,灵武作为宁夏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具有区位地缘、能源资源、内陆开放和人文历史等优势,提出“建设网上丝绸之路东起点,打造新欧亚大陆桥重要支点”战略构想,以开放内涵式发展为引领,打造全国县域经济发展排头兵目标。灵武境内银川河东机场已开通国内所有省会城市在内的62条航线,以及至曼谷、首尔、台湾、香港、大阪的国际航线,至哈萨克斯坦的货运包机。

  以银川滨河新区、临港经济区、银川综保区“三位一体”的开放核心区,成为引领我区开放型经济发展龙头。银川综合保税区重点发展面向阿拉伯国家及穆斯林地区为主的中高端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羊绒精纺面料等产业。灵武被誉为“国际精品羊绒之都”,羊绒产品走入国际市场。在弘扬丝路精神,深化中阿合作进程中,灵武将加速融入“一带一路”发展大局,继续谱写丝绸之路新篇章。

  白塔石窟——隐迹在丝路古道的遗窟

  我国唐代以前石窟几乎全部位于丝绸之路沿线,固原须弥山石窟、中宁大佛寺石窟都是宁夏丝路沿线著名的石窟,而隐迹在灵武丝路古道边的白雀寺石窟,却在荒漠一角孤寂地沉睡了近千年。

  白塔寺又名白雀寺、白泉寺,位于白土岗乡白塔水村附近的沙漠深处。数百年来,白塔寺周围因荒漠化严重,村庄外迁,寺庙与石窟逐渐被遗废。据白塔水村的老人世代相传,白塔寺始建于宋元时期,早年这里建有白塔一座。

  白塔寺依山临水修建在一座山梁顶部,根据地表散落大量建筑砖瓦遗迹测量,寺庙院落南北长30米,东西宽22米,南北西墙基由毛石垒,砌高达5米。白塔寺石窟在半崖外依山而凿,石窟门高2.5米,宽2.7米,石室东西长5.5米,南北宽4.5米,高3米。窟内留有泥塑佛像基台,佛像早年已毁,东墙壁上留有漫漶不清的彩绘壁画。石窟门前1米之外、8米以下,是一条名为“老虎沟”的季节河。冬日里来到白塔寺,山梁上东一簇西一团长着沙棘、冬青、沙捌枣等野生灌木。河沟内泉水已冻结成冰,一缕暖阳斜洒在老虎沟的冰面上,诉说着佛窟由丝路古道传播至此的“身世”。

  文物遗珍——具有西域风格的舶来品

  1984年,灵武文物工作者在临河镇汉代墓葬内发掘出和田玉蝉,证实汉代灵州与西域之间已有玉石流通往来。2009年9月,文物工作者在临河镇下桥村开展文物普查时,在一户农家院内发现一处倒塌的地窖,地窖内散落部分陶器残片,将残片收集修复后,是一件黑漆陶炉。陶炉腹径20.2厘米,高17.5厘米,外观似南瓜形状。陶炉底部三足为模制女性浮雕人面造型,突眼、窿鼻、高眉骨、高颧骨,颈部有三道装饰物,面颊丰满圆润,表情严肃庄重,具有浓郁西域人像面部特征。

  2014年,文物部门在民间征集到一只玻璃瓶,这件无模吹制的浅绿色玻璃瓶器壁较薄,与西安市东郊长乐路隋代舍利墓发掘出的一件文物十分相似。两件玻璃瓶材质、形状、制作手法相同,具有隋唐时期西域风格,应是由丝绸之路传播来的舶来品。

  在宁东镇西夏瓷窑遗址,文物工作者经常捡拾到铸造有外文字母的铜纽扣,证明西夏时期该地烧制的瓷器也与外域流通交易。此外,文物部门从民间征集到波斯银币、西域人物石刻、鹌鹑造型琉璃制品等外域物品。大量文物证明,唐宋时期,灵武是丝绸之路重要的商贸、文化交融之地。这些散落在灵武的外域遗物,千年之后依旧闪耀出历史的斑斓。

  刘宏安 文/图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