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假打不到境外 原产地造假骗人没商量
理财3·15
“3·15消费者权益日”临近,广州各大珠宝检测中心里,各类市民受骗案例积累了“一箩筐”,均是春节出门旅游买回假货珠宝的故事。其中,翡翠造假事件首当其冲,红蓝宝石、祖母绿造假案例也有增无减;相当比例的案例是由于“原产地购物”轻信商家而导致的。
有鉴于此,3·15当日,广东金银珠宝检测中心将在农林下路举办金银首饰为主题的免费检测活动;3月14日~15日,广东地质科研所珠宝鉴定中心也将在东风路地质大厦举办免费检测珠宝活动,种类包括玉石宝石与贵金属首饰。
专业人士再次提醒市民,旅游购物慎买珠宝,尤其是境外商品不受中国法律法规的限制,打“假”都打不到。
文、图/记者井楠
陷阱一:翡翠产地常见B、C货冒充A货
在春节后广州市的检测活动中,B、C货翡翠冒充A货的现象依然比比皆是,虽“货真”却不“价实”,花5000~6000元高价,买回了豆种手镯。而在广州荔湾广场,类似产品两三千元就可以拿下。
只要不冒充A货(天然翡翠),B(优化处理加工)、C(合成品)货翡翠同样可以合法合规交易。中国广东是最大的翡翠加工基地,成品、半成品的产出数量最多,价格也更加低廉,整体价位要比毗邻缅甸原产地的省份更低。行话说:“内行人买翡翠到广东,外行人买翡翠到西南。”
鉴别:按广东省的较低价格看市,糯米种、带绿色翡翠吊坠的价格必然在5000元以上;手镯价格必然在3万元以上;芙蓉种带色翡翠的价格必在20万元之上。如果售价非常低,就可能是B、C货,原产地也不例外。色彩鲜艳、颜色均匀的翡翠首饰如价格偏低,基本可以断定不是天然品。
陷阱二:铍扩散处理的蓝宝石中看不中留
东南亚国家的旅游红火,有些国家是蓝宝石的重要产地之一,很多中国游客“血拼”回了高档蓝宝石首饰,自称价格只有国内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但经珠宝检测部门仪器检查,均是经过了铍扩散高温处理过的宝石,改变了宝石的天然特性而使之丧失了收藏价值。类似低端货色的成本不过十几美元一克拉,经处理后卖价至少涨了20倍。
从广东几家检测机构的统计数据来看,但凡顾客声称是从东南亚、南亚地区买回的蓝宝石、红宝石标的,超过50%的产品最后检测的结果都是优化处理过的产品,可见当地人工合成宝石生产已经成了规模产业。
鉴别:红宝石基本都有裂纹,其所谓“十红九裂”;而蓝宝石的颜色均是深蓝色、蓝黑色,并非海蓝宝石的天蓝色、淡蓝色;用放大镜观察,两类宝石内部都有流动的色带。
陷阱三:
买到合成宝石
境外难维权
不少广东游客爆料,在有“花园城市”之城出现的东南亚某地买到了合成祖母绿、玻璃“祖母绿”。宝石说明书上确实用比正常字体小非常多的字体标注了“合成”。广东省金银珠宝检测中心的杨燕主任表示,字体大小不一致在中国的商标注册法里属于违规行为,但境外商家不受中国法律法规约束。
鉴别:天然祖母绿多数呈现暗绿颜色,其中包含杂质,普通商场中的祖母绿首饰少有超过3克拉以上的产品。颜色鲜绿、裂纹少、超过1克拉重量的祖母绿,如果不是“天价”基本可断定是合成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