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法国学成归来的徐悲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他对中国传统绘画改革的理想,培养了一大批中国的美术人才。他强调艺术要反映时代精神,要用旧形式表现新精神。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和不断升级,1939年日军已占据了大片中国土地,全民族抗日进入最艰苦的阶段。徐悲鸿看到人民流离失所,饱受磨难,决定只身一人远赴新加坡举办个人画展,并将所得收入全部捐献,以赈济灾民,报效祖国。
新加坡之行后,徐悲鸿应印度诗人泰戈尔邀请,赴印度讲学。在没有战火的印度,徐悲鸿的心却始终牵挂着饱受战火荼毒的祖国人民。在喜马拉雅山的那一边,中国军民以坚韧的毅力开通了滇缅公路。这悲壮的场景、不屈不挠的精神震撼着徐悲鸿,他决心创作一副激励中国人奋起抵抗侵略的东方史诗——《愚公移山》。
国画《愚公移山》创作完成于1940年。它取材于中国广为人知的寓言故事。中国人民银行于2015年3月12日发行的中国近代国画大师(徐悲鸿)5盎司纪念银币上就选用的是这幅国画造型的图案。在构图上,画作突破了传统人物画的格局,不仅把裸体人像放入严肃绘画题材,而且让人物集中并列,顶天立地,占满画面空间,体现出强烈的感染力。画面中心的愚公白发长须,老而弥坚;身旁的开山者体态健硕,挥锄掘石;前景一排开山者高近真人,呼之欲出。整个画面传达出团结一心,无坚不摧的力量。
今天,当我们站在新世纪审视这幅“伟大之图”,巨幅的画卷,肌肉的力量,依然能让人们感受到画家创作时血脉与灵魂的迸发,感受到那股能点燃一切的炽热情感。
(由兰州盛祥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