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卡从公元7世纪开始有文字记载,距今已有1300多 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盛衰、融合、传承后,从地域上形成了四大主流画派。即:卫藏地区(西藏自治区)的勉唐画派,康巴地区(以四川甘孜藏 族自治州为中心、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的噶玛噶孜画派,安多地区(青海地区)的热贡画派和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的青直画派。
从时间上,我们大致可把唐卡艺术分为4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7至9世纪,即造像之初期,也就是藏传佛教的滥觞期。唐卡构图简练,多用青、黄、赤、白4种根本显色绘成。人物造像几乎全裸,仅以梵绳、八宝为庄严,主尊画得较大,多直线。
第二个时期是12世纪左右,即藏传佛教的再兴时期。西藏江孜地区形成了一种以印度健陀罗、尼泊尔、汉地和西藏本土艺术风格相互影响融合的地方艺术风格流派,即江孜画派。其特点是造型比例适当,着重人物心理表现,突出个性特征的写实手法。
第三个时期是15至16世纪,即藏族佛教艺术的繁盛期。宗教上层参与唐卡的创作活动,产生了“门者画派”、“门萨画派”和“嘎玛贡画派”。
第四个时期是18至19世纪,也就是唐卡绘画的鼎盛时期。这时期的艺术风格主要受到汉地工笔重彩技法的影响。它的发展前后共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 18世纪八邦寺高僧多倾觉和曲吉牛勤所创的“新嘎玛贡”画派为其代表。这一画派学习汉族工笔画传统,重晕染、烘托、勾勒,艺术上已不满足原有的朴素、简洁 风格,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所谓“二十四次明暗渲染”法来丰富画面效果;第二阶段是19世纪初所形成的“汉风”时期。“新嘎玛贡”画派在第一阶段华丽富贵的风 格基础上,开始追求汉画设色雅致、清新的风格,并将一些汉地通用的“福”、“寿”之类吉祥词绘于画中,形成了今天的唐卡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