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学院 吴京颖
锡耶纳的扇贝形下沉广场与市政厅的钟楼似乎已经成为这座托斯卡纳小山城标志性的视觉名片,若你有机会来到锡耶纳一睹中世纪古城的风采,可千万不要错过掩于巷末的大教堂。锡耶纳大教堂(1136-1382)是一座罗马-哥特式风格的建筑,融合了雕塑、油画、镶嵌画,可谓沉淀着历史变迁的艺术博物馆。假如14世纪教堂配套广场计划得以实施的话,这个教堂也许成为基督教界里最大的教堂。可惜的是,这个计划却没有实现,因为1348年的瘟疫使得这个城市的人口减少了一半。
除了锡耶纳画派曾效力于这座大教堂,它还网罗了一批佛罗伦萨名家,多纳泰罗(Donato di Niccolò di Betto Bardi,约1386-1466)便是其中之一。和一个世纪之前的乔托一样,他频频被邀请到意大利一些城市去给那些城市增添美丽和光荣。作为文艺复兴初期的写实主义与复兴雕刻的奠基者,对当时及后期的文艺复兴艺术有着深深的影响。
穿过连接主堂与钟楼的门廊拾级而下,不大引人注意的地下礼拜堂却别有洞天,因为多纳泰罗的一件早期青铜浮雕正藏身于此——创作于1425年左右的《在希律王面前跳舞的莎乐美》,晚于佛罗伦萨那尊圣乔治雕像10年左右。莎乐美的故事出自圣经,希律王忌惮约翰的先知身份,只将他关押在牢笼中,然而他的妻子却愤愤于约翰的咒骂,便怂恿女儿向希律王讨要先知的头颅。在后世的改写中,最轰动一时的当属王尔德的《莎乐美》,他赋予莎乐美不顾一切的欲望,为了获得约翰的吻而起了杀机,而莎乐美在宴会上所跳的“七重纱”舞也被视为欲望和不详的征兆。
在这件作品中,多纳泰罗似乎更关心如何“逼真”地展现惊心动魄的那一刻。他图解了施洗者约翰生平中的一个场面,表现的是莎乐美公主请求国王希律用圣约翰的头作为她跳舞的奖赏。向王室宴会厅里面看去,一直看到乐工坐廊和后面一部分房屋和阶梯。刽子手刚走进来,跪在国王面前,手里端着一个大盘子,里面放着圣约翰的头。国王向后退缩,心怀恐惧地抬起双手,孩子们被吓坏了,哭着跑开;这是在莎乐美的母亲怂恿下犯下的罪行,我们看到此刻她正在向国王说话,试图解释这一行为。宾客都在向后撤身,她的周围空出一大块,一位客人用手遮住双眼,其他人挤在莎乐美周围,莎乐美似乎刚刚停止了舞蹈。贡布里希如此评论道:“无须详述多纳泰罗的这件作品到底有哪些新颖的特点,它们全都是新颖的。对于习惯于哥特式艺术清楚而优雅的叙事方式的人们,多纳泰罗这种叙事方式的出现一定引起震动。它根本无意形成一个整齐和怡人的图案,而是要表现骤然间乱作一团的效果。和马萨乔的人物一样,多纳泰罗的人物动作也是粗糙、生硬的。他们的姿势很凶猛,根本无意减少故事的恐怖性。在他同时代的人看来,这个场景必定具有不可思议的活力。”
一般认为,最早将空间透视方法运用到雕塑作品的是吉贝尔蒂,他于1401年为佛罗伦萨圣乔瓦尼洗礼堂创作的青铜大门浮雕《以撒献祭》,让人第一次感觉到浮雕的背景不是一块平面,而是自然延伸到远处的空间,尤其是右上角那个在空中飞动的天使,更进一步增强了空间的透视感和深远感。多纳泰罗的浮雕《在希律王面前跳舞的莎乐美》,则显示了文艺复兴早期雕塑在构图处理和空间表现方面达到的最高水平。
我们仔细地看一看这个作品,除了为人们所知的多纳泰罗对于透视法上的推进,多纳泰罗应是最早一位在浮雕上运用复杂的建筑背景作为透视背景的艺术家,他也选用了古罗马人的型式表现了背景中的人物,我们可以发现,当时的多纳泰罗与布鲁内莱斯基一样,已经开始系统地研究罗马遗物,以便帮助自己去进行创作。他们已经厌倦了国际哥特式风格的纤细和精致,渴望创造比较朴素生动的人物形象。为了能够让艺术得以复兴,他们求助于自然、科学、古代遗物,以便实现这一目标。
多纳泰罗的碑文这样写道:“以前由无数卓越大师所从事的雕刻作品,如今都由多纳泰罗独自完成了。他赋予大理石生命、情感和动作。除语言外,大自然还能赋予其他的东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