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收藏知识 >> 清末民初的将门之子吴涵与黄石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收藏知识 >> 清末民初的将门之子吴涵与黄石

清末民初的将门之子吴涵与黄石

作者:佚名      收藏知识编辑:admin     
■ 黄少牧“华阳王氏椿荫堂宝藏” ■ 黄少牧“华阳王氏椿荫堂宝藏”

  ◆ 韩天衡 张炜羽

  《礼记》曾言:“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克绍家学,子承父业似乎入情入理。在我国古代美术史上,也不乏与父辈并称的名门之后。如王羲之与王献之、欧阳询与欧阳通、米芾与米友仁、赵孟頫与赵雍等,以致人们对这些长期亲侍笔砚、血脉相通的子孙产生错觉,认为有得天独厚的艺术基因遗传,也更容易得到艺术之真传。然而事实是“二王”与“大小欧阳”父子齐名,能真正独立成家者实属稀有。世业冶铁制弓者为匠作,是一种庖丁解牛式的熟能生巧,如卖油翁所言:“唯手熟耳。”医家的代代相传,也往往靠秘方密诀,这与艺术家风的传承大多靠天赋、悟性加刻苦迥异。近代印坛大匠之门中的吴涵与黄石,也是值得后人认真研究的对象。

  吴涵(1876—1927),字子茹,号藏龛、臧堪。浙江安吉人。吴昌硕次子。幼承庭训,颖悟不凡,曾从常熟沈石友习诗。光绪末宦游江西,官至万安知县。民国初又远适太原、哈尔滨、温州等地,服官多年。在沪上与王一亭、王个簃等书画家皆交好,与三弟吴东迈均为西泠印社早期社员。1927年夏日染疾遽然离世,家人恐缶翁悲伤,便谎称其东游扶桑,四个多月后缶翁也不幸病故,至死也不知爱子已先其西去。

  吴涵善诗文,通六书,工丹青,隶书深得《张迁碑》神韵,篆刻笃志乃翁印风。惜其四十岁前后仕途得意,精力所囿,创作实践为数有限。所幸吴涵近水楼台先得月,像近代诸多印人早期模仿皖浙的探索、积累阶段似被缩减,一步跨越,直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以缶翁提炼后的成熟风格与技法为模拟平台,起点极高。关于吴涵篆刻具体取法,如沙孟海先生所言:“臧龛印法多用缶老中年以前体,余每以此辨识大小吴真伪。”观其遗印,吴涵也并非全盘承袭缶翁的样式,只是撷取个别朱白文的典型印例来重复创作。缶翁舐犊情深,诲之不倦。在七五高龄为吴熙载“包诚私印”、“兴言”大型对章署款时,吴涵在侧,便授其运刀之法。吴涵将此次难忘的经历镌刻在印石,称:“二石刻均为攘老杰作,家君时训示其用刀之法。”因能较为逼真的展现缶翁风貌,又常伴左右,吴涵无疑成为徐新周之外,缶翁晚岁最为理想的合作者或代刀人,而其刻款之法与乃翁是大有别的。

  缶翁的耳提面命,促使吴涵的技法迅速成熟,而像篆刻巨匠黄士陵的长子黄石,却没有如此幸运。黄石(1879—1953),一名廷荣,字少牧,号问经、黄山。安徽黟县人。因生母早逝,黄士陵亲授诗书兼金石文字、书画篆刻。光绪二十八年(1902),黄士陵应湖广总督、金石家端方之邀赴武昌,参与编纂《陶斋吉金录》及续编,年轻的黄石侍父前往,绘制鼎彝全形拓。民国初一度寓居北平,与名家袁寒云、徐森玉、寿石工等交善,后任江西南城、永丰等地县长,又曾在南京侨务委供职。1935年将乃翁手刻近九百方,委托上海西泠印社出版《黟山人黄牧甫先生印存》四册,末附自己刻印六十八钮。李尹桑、黄宾虹、徐文镜、易忠箓等黟山弟子与同道纷纷题跋作序,大加赞赏,为原本在江南印坛颇为目生的岭南印风,起到了极大的传播、弘扬作用。

  因黄士陵长居广州,父子聚少离多,加上黄石而立之年牧翁即去世,使他在艺术创作上升阶段遗憾地失去了一位重要的导师。黄石刻印选择“黟山派”成熟期最具代表性的仿汉白文与汉金朱文一路,进行模仿,与吴涵相类,起点同样很高。艺二代们视承袭父辈印风为己任,以复制部分作品为终极目标,但因缺乏沉淀于优秀传统经典的起跑过程,又被强大、顽固的惯性思维束缚了创造性,以致无论在视野的宽度、治印的功力与印章的神韵上总逊一筹。由是可鉴,大师之后若不改弦易辙,大破大立,是难得大成的。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