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广州日报记者 金叶
甘肃省博物馆镇馆之宝彩绘木雕博戏俑,出土于武威磨嘴子汉墓48号墓,堪称汉代人物俑中的精品。
这组俑由两个跪坐老者和一棋盘构成,所用之木为松木。人高29厘米,一老者右手置膝上,左手平向前举,做“请”状,另一老者右手自然下垂,左手拇指与食指执长方形棋子做落棋子状。两人正在玩的是一种名为“六博”的游戏,“六博”为自战国至汉代盛行的一种娱乐形式,由于对局双方各有六枚棋子,故通常称之为“六博”。玩“六博”时,二人对坐,中间为博局(棋盘),棋子六黑六白,分属两方,玩时先投箸(或投骰)后行棋,据投掷结果,决定行棋的步子。汉代匠人用简单明快的艺术手法,刻画了两位老者全神贯注博弈的场面,人物表情生动。
武威是汉代边关屯戍重地及丝绸之路重镇,所以这里曾经出土许多汉王朝的珍贵文物。位于武威城西南15公里处的磨嘴子汉墓群,是其中一座蕴藏丰富的地下文物宝库。该遗址因20世纪出土的“王杖十简”、“仪礼简”、“王杖诏书令”等国家一级文物而闻名于世。而在众多文物中,最有特色的便是汉代木雕俑。
这些木雕俑数量众多,种类丰富,除人物外,还有马、牛、羊、狗、猴、鸡、鹅等动物,造型生动、姿态各异,粗犷而不失真朴,简略中暗藏深意,由朴拙见灵奇,寓生动于沉静,充分展示了汉代木雕简约、朴素而又灵动的艺术风格。
中国木雕艺术可以上溯到7200多年前的辽宁新乐遗址及河姆渡的新石器时代。历经先秦及秦朝,木雕艺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而汉代木雕艺术则达到了先秦以来新的高峰。汉代木雕按其用途分为陵墓明器、建筑雕刻、生活用具及宗教器具等类型。武威磨嘴子汉墓群出土的木雕主要是作为明器使用的俑,是随葬在墓中用以象征人或物的器物。由于木俑容易烂朽,因而存世不多。但地处西北的武威磨嘴子汉墓群,得益于干燥的自然环境,留存下的竹木制品不仅数量众多,而且保存形态较好,在汉代木雕艺术中独领风骚。
汉代人崇奉乐生重死,讲究厚葬,盛行孝悌观念,这在客观上推动了汉代木俑艺术的繁兴。借用木雕的形式,人们再现死者生前所需所爱的一切,楼台殿宇、车马奴婢、日用器皿乃至飞禽走兽,几乎都可以做成明器放置墓中,以供死者在另一个世界享用。
和秦始皇兵马俑中气势如虹的武士俑不同,汉代人物俑中,将士的角色逐渐让位于家居角色,如侍者、仆人、护卫和艺伎。武威磨嘴子汉墓出土的人物俑也不例外,主要有博戏俑、舞俑和侍从俑。艺术手法上,武威磨嘴子汉墓的人物俑胜在对人物的刻画生动明朗,刀路粗犷酣畅,却准确到位,削出轮廓后只在局部略作修饰,保留刀锋过处留下的木棱,线条刚劲清晰,人物形象既形似,又传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