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晓铃
只有小学文凭的绵阳农村小伙王海东,瞅准传统木雕的巨大市场,在短短6年内,把自己的木艺公司做到了年收入800多万元。近日,YBC(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项目将他评为11个优秀创业青年之一。小伙子为项目拍摄宣传片时雄心勃勃地表示,“不仅要挣钱,还要把木雕这门手工艺发扬光大。”
学手艺,不当木匠搞雕刻
9月3日,在绵阳小枧沟五星村木雕厂房里,工人们正在木板上娴熟地雕刻。作为“师祖”的王海东,不时在细节上提出建议。
今年34岁的王海东,当年因为家庭原因只读了小学。但他并没有选择跟着父亲学木匠,而是到离家40多公里的绵阳城里拜师学木雕,“搞雕刻显然比做木匠更考手艺!”这一学就是3年。
出师后,王海东先在一家工厂打工。当积攒了6000元后,他回到小枧沟老家单干。王海东爱钻研,他白天干活,晚上要么临摹花鸟人物,要么看书,不忙的时候,王海东便远赴浙江东阳、福建莆田等木雕工艺发达的地方学艺。鸟的掠过,水的流动,都能给他启迪。“我发现自己雕的鸟渐渐有灵气了,图案也越来越精致。”
王海东说,前几年四川的木雕市场基本上被外省艺人垄断。但随着手艺精进,再加上自己开出的价码比外省艺人低百分之40%左右,公司客户迅速累积。他做各式木雕家具,做全套建筑装饰,公司业绩从2008年的8万多元,一路飙升到2013年的800多万元。
“吃得杂”,外省工艺拿过来
随着订单增多,公司规模不断壮大,公司员工从2008年的3人增加到现在的40多人,其中,出师的雕工就有十几个。
在一套即将交付给客户的木雕座椅上,可以看到明显的莆田木雕的影子。王海东说,莆田木雕以“精微透雕”著称,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装饰华美、繁复厚重。这套座椅上,精妙生动的龙狮雕刻,采用的便是莆田最擅长的圆雕手法。而工人们正在赶制的一批佛龛,又借鉴了东阳木雕的平面浮雕工艺。
王海东并不介意自己“吃得杂”、“血统不纯”。“2009年,我曾有机会和YBC的导师马云等企业家交流。他给我最大的启发是做企业不能只想着赚钱,还要对行业有所推动。如今,做木雕生意的人多,但学手艺的人却很少。所以我们把木雕工艺学习借鉴过来,让这门传统手工艺有发展壮大的可能。”
(原标题:80后农村小伙传统工艺“雕”出百万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