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洪旭 文/图
9月12日下午。天气阴沉,万宁市万城镇水电坡一处类似四合院的民宅里,黄日春父子四人将各自雕刻的作品搬到室外,席地而坐,静静地雕刻起来,他们时而停下刻刀沉思,时而用铅笔修改图案,但彼此独立地创作,甚少交谈,互不打扰。
老大雕梅花,老二雕葡萄,老三雕竹子,父亲黄日春打磨一幅叫做《春色满园》的作品。院子里搭建了一个铁棚,就算下雨,也不影响他们雕刻。两岁大的孙子在院子里玩耍,时不时给父亲拿一支烟,给小叔拿一罐可乐。
黄日春说,他的童年也是这样度过的,他的爷爷和父亲都是木匠,从小就耳濡目染,长大了自然就会雕刻,也许是遗传的天赋。
2008年初春,黄日春父子四人带着18件木雕作品,受邀赴北京参加中国高精艺术精品展览会,作品开始广为人知,爱好古诗词和花鸟画的他,也成为业界公认的“木雕大师”,赢得了刻刀下的荣耀。
A。拿刻刀的“父子阵”
赴京参展引关注
小小的刻刀,承载着黄家人的荣耀和未来。在黄日春家里,能看到各种各样的刻刀,有弯有直,有大有小,有的前端半圆槽,有的则像把斜刀,共计200多把,每个人的工具箱里都有几十把。
“这些刻刀是到后安镇定制的。”黄日春说,在雕刻中,发现需要什么样的刻刀,就画出形状,让后安镇的铁匠帮忙打造。有了特制的刻刀,他们能将立体图案刻到第三层。
有大型作品,父子四人就会合作,而平时的小作品就各自雕琢,互不影响。海南省人民政府大厅挂着的那幅长4.6米,宽2.36米的木雕巨作《政和清风》,就是黄日春父子四人联合雕刻的作品。而由海南大学设计的木雕模型,至今还放在他家院子里。
2008年初春,黄日春带着三个儿子第一次到北京,他们带着18件木雕作品受邀参展。“木雕就怕折,包装好后,我们坐火车北上。”黄日春说,北京的道路很宽阔,车流不息,他们带的木雕作品,最大的一件《高风亮节一品红》,长2.5米,宽1米,重约15公斤,转车时很不方便,到达北京后几经周折才到达展馆所在地。
开幕那天,黄日春父子的木雕作品摆在展馆一个不起眼的角落,但备受专家学者和艺术名人的好评。来自海南岛的木雕大师也吸引了在场媒体的关注。
《高风亮节一品红》是父子四人合作雕刻的,2012年三沙市人民政府成立时,被送往了三沙市。
B。少年“刻梁郎”中年“弃刀从商”
海边小渔村,地少人多,黄日春的祖辈都是木匠,靠给当地村民做家具、雕刻房梁、柱子等为生。
童年时代,黄日春放学后,总是跟在父亲黄太达身边,帮乡亲建房子做木工,他也学着雕龙刻凤,绘鸟画花。13岁时,父亲在村外领了一支正宅的大梁交给他单独雕刻,不到10天,他就以精细的刀法、合理的布局、工整的画面和生动的雕图,获得乡亲交口称赞,成为当时有名的少年“刻梁郎”。
这次成功让他信心倍增。此后,他边读书,边学雕刻,有时深夜伏案画鸟绘花。父亲黄太达看他如此认真,就托人从外地给他买回很多花鸟图书。他就学着从鸟的静态画到鸟的动态;从鸟的春天形态画到鸟的冬天形态。
黄日春排行老四,一直想靠读书改变命运,但高二那年,父亲中风卧床不起,交不起学费的他只好辍学,承揽木工些细活养家糊口。
1995年,黄日春觉得农村没有那么多木雕活儿,便放弃木雕,举家搬到万城镇做起木材生意。然而,由于缺乏资金,他们只能短时间赚取差价,加上不熟悉市场行情,经营三年就陷入困境。这时,他回想起从小跟着父亲走过的艰辛历程,下决心重拾刻刀,回到他心爱的雕刻艺术事业上来。2003年,三个儿子也纷纷加入,黄日春的家成了木雕“加工厂”。
C。从雕刻家到诗人 让木雕有文
八秀东山海欲搂,风来雨去半诗留。
栏亭华寺香烟凫,渔港归舟银汉游。
六山北卧青云地,一海南浮涌燕洲。
但愿青山吐灵气,人间梦处此何流。
这是黄日春登海南第一山东山岭时写下的七言绝句。他爱好古诗词,注重将雕刻作品赋予强大的艺术生命力,并将文学修养运用到雕刻作品的构图、审美和命名上。为了雕刻创作,他经常写一些诗歌、律诗、绝句和散文发表,以提高审美水平,把文学和雕刻联系起来。
“没有文化,永远都成不了雕刻家。”2005年,万宁市文化学者朱少能的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黄日春,他重新翻阅文学书籍,寻找更多的艺术灵感。
13日,记者通过网络检索,首先搜到的内容是:2013年9月27日,万宁市农民诗人黄日春在全国第十届天籁杯中华诗词大赛中,以《春满怀》、《夜来万城公园漫步》等四首诗作夺得金奖等奖项,并受邀赴京参加大赛颁奖典礼。
当天,黄日春从卧室搬出一摞获奖证书,他2010年开始古诗词创作,曾先后16次获得国内诗词创作奖项;平时他将诗意融于其雕刻作品之中,也取得良好成果。
黄日春的三个儿子,均初中毕业,但他们从来没放弃读书,他们将文学修养和审美标准跟木雕艺术紧密结合在一起。
D。传承手工木雕
不惧3D打印
如今,3D打印什么都能印出来,手工木雕还能否继续传承?
黄日春的回答坚定而自信。他说,手工木雕是不会消亡的,电脑制作的不是艺术品,只能算工艺品,它没有凝聚思想和汗水,也感受不到它的思想和价值。
“随着电脑科技的不断更新,手工木雕会变得越来越稀有。”黄日春说,“如果我们不传承,那么手工木雕将会逐渐被人遗忘。”
手工木雕作品耗时耗力,《高风亮节一品红》作品,他们花了半年才雕成,而一般的小件作品也要一两个月才能完成,其雕刻成本和艺术价值是成正比的。
黄日春的大儿子黄冠智说,手工木雕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刀一刀刻出来的,除了掌握木雕技艺外,还必须有平和的心态,保持内心平静。雕刻的时候,他们往往在地上一坐就是几个月,连音乐都很少听,这么枯燥乏味的生活,不是每个人都能坚守的。
“曾有一名海大学生来学雕刻,但坚持了三个多月,还是走了。”黄冠智说,那个学生学的是艺术,有美学功底,只是耐不住寂寞。
对于3D打印技术的汹汹来袭,黄冠智说,我们不怕,两种作品的市场定位和美学价值不一样,手工木雕依然是一种品质的追求。“我的梦想是雕刻出立体全画面的木雕,从各个角度看,它都是一副美丽的画。”
想学简单木雕,普通人也可以。黄日春小儿子黄冠仰说,其实木雕没那么难,只要按照预先画好的图案刻就行了,就算刻坏了,也可以补救,按另外一种图案构想,重新设定画面。
此外,木头的选择也很讲究。黄冠仰说,现在一般用来自非洲、巴西、越南的名贵木头,如红木、花梨、菠萝蜜木等。
对于未来手工木雕艺术的传承,黄冠仰说,想获一个国家级木雕大奖,再收一些学徒, 把手工木雕做大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