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收藏趣事 >> 画只虫儿听秋声(图)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收藏趣事 >> 画只虫儿听秋声(图)

画只虫儿听秋声(图)

作者:佚名      收藏趣事编辑:admin     
虫画 虫画 虫画 虫画 虫画 虫画

  袁牧

  玩虫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玩虫的历史究竟有多久?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唐代,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推想到虫与人和谐共处的远古时期,人类的童年,谁还没有一段与虫为伴的无忧时光?也许现代人难以想象,在月明星稀虫声唧唧的古代,虫子曾经是人们文化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人们玩虫,主要是为了听它们的鸣叫,故不论品种和形状,统称以欣赏声音为主的虫子为"鸣虫"。在我国,被公认的鸣虫主要有"蛐蛐"、"油葫芦"和"蝈蝈"三大品种。也许是一方水土养一方虫,地处江南地区的苏州小巧精致,就连鸣虫也娇小玲珑,身长只有黄金瓜籽般大小的小黄玲和稍大一些的金铃子都是苏州玩虫人的最爱,它们都擅长发出如同金玲般清脆的鸣唱。玩虫是一回事,蓄养又是另外一件事情了。玩虫可以从自然界中直接扑捉把玩,蓄养不仅需要将捕捉来的草虫长时间地喂食,同时还需要掌握繁殖过冬的技术。鸣虫蓄养从自然状态到人工状态的转变,确立了我国的虫文化。

  较早记载蓄养鸣唱赏玩虫儿的是五代的王仁裕,他在《开元天宝遗事》"金笼蟋蟀"条中记载道:"每至秋时,宫中妃妾辈皆以小金笼,捉蟋蟀闭于笼中,置之枕函畔,夜听其声。庶民之家皆效之也。" 唐代玄宗皇帝是历史上有名的享乐皇帝,那些斗鸡、走狗之类的享乐舆情之事皆与他相关,玩虫这一活动的起源归到他的头上自然也就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了。自唐朝天宝年间开始蓄养鸣虫后,玩虫之风大盛,有关养虫的记载渐多,南宋宰相贾似道甚至为养虫还写了一本专著《促织经》,开历代虫经虫谱之先河,为我国养虫的经典著作。

  虫还是中国画特有的表现题材,以虫入画的最早记载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南朝宋以画蝉雀闻名的画家顾景秀。顾景秀绘画功力深厚,尤其草虫画生动自然,就连见多识广的唐代画家、评论家张彦远也"叹其巧绝",并认为"扇画蝉雀,自景秀始也,宋大明中莫敢与竞。"从五代开始,虫儿正式成为中国画的表现题材,五代黄筌的《写生珍禽图》里就出现了蛐蛐、天牛、蝉、蜜蜂、蚂蚱等九种不同的草虫。在宋人花鸟册页小品中,常常可以观赏到虫飞蝶舞的画面,虫鸟和花卉一样,成为了描绘的对象。明清之际花鸟画兴盛,草虫入画更是屡见不鲜,花鸟画家无一不善其技者,花草竹石画中如若缺此活物则生气顿失。草虫入画虽非主流,明代屠隆所言:"画以山水为上,人物小者次之,花鸟竹石又次之"代表了大部分古人的观点,但它在画中的身影从未消失。事实上,清初王概在明代李长蘅课徒画稿基础上编纂而成的《芥子园画谱》中还专门设立了草虫花鸟分册。画虫虽为小技,但清代画家邹一桂却不这么认为,他甚至将自己的情感全部投入其中,以至于"不知我为草虫耶,草虫之为我也"。

  我玩虫,不仅因为其声,更因为其形,故独爱叫哥哥。叫哥哥属螽斯科,有很多品种和别称,古人叫它"蛞蛞"、"聒聒"、北方地区叫它"蝈蝈",苏州人则称其为"叫哥哥"。虽然名称有异,但基本都是按其鸣叫声音取名。叫哥哥有着丰富多彩的色彩,凹凸有致的身形,修长挺拔的大腿,特别适宜入画,故每年夏季我总要购买一只放置在画案上,一边画画,一边欣赏它悦耳的鸣叫,不时还可以瞄上几眼,不期然间,其身形便定格在我的画面中。

  姑苏晚报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