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渝北区,和彭茂林一样,通过不断创新、摸索,为渝北特色文化产业描上浓墨重彩一笔的还有不少。
普通羽毛也能成画
为了材料天天吃鸡
重庆市惟一专门用羽毛创作画大师徐南南,用看似普通的家禽羽毛,通过粘贴组合,就形成了一幅幅精妙绝伦的图画。
1989年的夏天,徐南南和丈夫在厨房杀鸡,扯下的鸡毛就扔到了垃圾桶里,6岁的女儿好奇地用羽毛在地上摆出了一只漂亮的蝴蝶,由此触发了他们制作羽毛画的灵感。后来,每次吃鸡,她和丈夫顾民都会把好看的羽毛收集起来,擅长手工制作的徐南南开始尝试着将羽毛画做成教具。
徐南南的女儿顾倩说,通常一幅画要用掉三四只鸡的毛。为了找到更多的羽毛画材料,她家里几乎天天“被迫”吃鸡肉。他们买鸡从来不挑肉,只看毛好不好,因而,卖鸡鸭的小贩曾视他们为异人。
“一幅羽毛画虽然外部看似精美,但它其中却蕴含着诗、书、画、印、工等多方面的中国传统文化。”据了解,徐南南近期还将有四幅代表作品送往浙江参加世界手工大会。
少儿版画纳入教学
数百作品获国际大奖
先用水彩笔在“吹塑纸”上画稿,用硬笔刻板,再将水粉颜料或油墨滚印在板子上,最后用硬物在纸背上磨印,一幅版画诞生了。
在渝北区很多中小学里,少儿版画成为学校美术课堂的重要内容。渝北龙溪小学利用大量版画来装点校园,渝北实验小学里,少儿版画已成为学校特色才艺课程。
据了解,1985年原江北县一中美术教师将版画(木刻)纳入学生课外美术组的学习,成为渝北少儿版画起源;1987年,由中国对外展览公司选送的版画《鸡妈妈孵蛋》在捷克一举夺得“特别奖”和“集体奖”两项大奖,拉开渝北区少儿版画创作发展的序幕。历经20多年的发展,如今的渝北少儿版画的师生创作队伍具有相当规模。数百件作品荣获国际最高奖、特别奖、金奖等殊荣,成为渝北特色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笔。记者 王永娟 蓝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