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继商城遗址入选第二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后,我市二里头遗址也将作为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申报。
早在2001年,时任河南省省长的李克强视察二里头遗址时,提出“二里头遗址是我们河南的名牌,是我们中国的名牌,要充分利用这个名牌,来提高河南乃至中国的知名度”。时隔十余年后,作为国家总理的李克强仍然挂念着二里头遗址保护展示工程。今年9月13日下午,担任国家文化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的励小捷到我市调研指导二里头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并对二里头遗址博物馆建设做出重要指示。洛阳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柳身带着省长谢伏瞻的批示到我市调研指导二里头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将二里头遗址博物馆建设工程提上议事日程,决定成立洛阳市级层面的领导小组,加快二里头遗址博物馆工程的立项、备案、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规划设计,力争明年上半年列入省、国家“十三五”规划。
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王朝都城——二里头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西长2.5公里,南北宽1.5公里,面积约300万平方米,是距今约4000年的夏代都城遗址,在考古学界被誉为“最早的中国”。1959年夏,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开始对其进行考古调查,出土了大量石器、陶器、玉器。在过去的30多年中,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其进行了60余次考古发掘,发现为东亚地区最早核心都邑的聚落大势,中国最早的城市主干道网——中心区的井字形道路网,中国最早的双轮车辙,中国最早的“紫禁城”——宫城,中国最早的中轴线布局的大型“四合院”——宫室建筑群,中国最早的多进院落宫室建筑群,中华民族的龙图腾标志——绿松石龙形器,与祭祀有关的巨型坑——中国最早的国家级祭祀场,中国最早的大型围垣官营作坊区,中国最早的国家高科技产业基地——绿松石器作坊。因此,该遗址成为探索华夏文明和国家的形成、夏文化和夏商王朝分界的关键性都城遗址。
二里头遗址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历史地位无可替代,社会影响广泛而深远。近年来,我市严格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保护方针,推动历史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挖掘整理与开发展示。
制度保障筑起“保护罩”。遗址保护工作先后被纳入我市“九五、十五、十一五、十二五” 规划,并制订了《偃师市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偃师市关于划定二里头遗址保护范围与切实做好该遗址地上地下文物保护工作的通知》、《偃师市关于文物保护单位内禁止挖土、爆破、建设现代化建筑的通知》等文件,有效规范文物管理和遗址保护工作。2009年,经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河南省偃师二里头遗址和尸乡沟商城遗址保护条例》,为我市大遗址保护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资金保障筑牢“防护墙”。2001年以来,我市投资1000余万元,对大遗址保护范围内的群众和企业实施分期搬迁,共拆除不协调建筑物5万平方米。同时,我市投资500万元,对二里头遗址、尸乡沟商城遗址的周边环境实施整体保护。2012年,我市投资4亿元启动实施塔庄安置区建设,对商城遗址保护区内的塔庄村进行整体搬迁,搬迁后可腾出重点区域的保护面积约830亩。
规划约束避让“核心区”。我市境内历史遗存众多,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0余处,北部的邙山陵墓群,西部的商城遗址、汉魏故城遗址,南部的二里头遗址和帝陵南兆域等重要遗存,其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呈现出重叠占压的特征,总占地面积近400平方公里。面对遗址保护范围较大、城市建设空间狭小的现状,我市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避让大遗址保护区,向文物古迹相对较少的区域发展,实现大遗址保护和经济社会协调推进。
保护展示再现“王都城”。2006年初,我市委托中国建筑研究院编制完成了《二里头遗址保护规划方案》,同年10月,国家文物局批复。编制的《二里头遗址保护总体规划(2006—2025)》和《二里头遗址展示设计方案》,谋划了二里头遗址一期保护展示工程,主要包括井字形道路、玻璃钢格栅栈道、2#基址台基、木板墙等。目前,该工程施工图设计、预算评审、建设用地报批和招投标工作已完成,近期将开工建设。
4000多年前的华夏第一王都究竟什么样?借建设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这一契机,这些珍贵的历史遗存将会在“十三五”期间向我们展现出她的迷人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