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0月26日电(汪永基)26日,来自海内外的百余位考古专家学者齐聚北京,在“纪念二里头遗址发现55周年学术研讨会”上,以夏、商都邑考古为中心议题展开研讨,并提出二里头遗址为“早期中国”的学术论证。
据介绍,位于河南偃师的二里头遗址发现于1959年,是继安阳殷墟、郑州商城之后夏、商都邑考古的又一重大发现。在其后的50余年里,二里头遗址的钻探发掘工作持续不断,累计发掘面积达4万余平方米,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发现了中国最早的城市主干道网,最早的宫城,最早的中轴线布局的宫殿建筑群,最早的封闭式官营手工业作坊区,最早的青铜礼乐器群、兵器群以及青铜器铸造作坊,最早使用的双轮车等证据。
社科院考古研究所许宏研究员介绍,二里头遗址的规模和考古学内涵在当时的东亚大陆都是独一无二的。作为中国古代文明与早期国家形成期的大型都邑,二里头遗址的重要学术地位得到了世界考古学界的公认,成为探索夏、商王朝及其文化的关键性遗址。
许宏说,二里头遗址是中国乃至东亚地区青铜时代最早的具有明确规划的大型都邑,以其为典型遗址的二里头文化则是中国乃至东亚地区最早的“核心文化”。考古发掘中一系列考古材料形态表明,二里头遗址及其文化类型在当时华夏地区的中心都邑性质基本得到肯定,因而在学界享有“最早的中国”之称。
据介绍,二里头遗址于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在持续不断的考古发掘中获得许多新的研究成果,专家学者的主要研究课题涉及中国早期国家形成过程与机制,夏、商都邑布局与内涵,早期青铜、玉礼器等制品的生产和消费,早期夏、商都邑的多学科整合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