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军
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雍正皇帝的第四子,清朝第六位皇帝,年号乾隆。先后讨平西北、西南的叛乱,抗击廓尔喀的入侵,奠定了中国的基本疆域,是汉化程度最高的清朝帝王,其在位60年,执政逾63年。漫长的统治期间,乾隆延续祖辈入关后对君权文化定位的调整,尊奉儒家思想,在文治武功方面都颇有建树。
乾隆是皇帝,同样也是一位普通人。他追求美好,希冀长寿。坐落在紫禁城宁寿宫的宫内花园乾隆花园是乾隆亲自主持修建的一座宫中之园,建于乾隆三十六年至乾隆四十一年(即公元1771年—1776年),占地面积5920平方米,花园面积狭长,南北长160余米,东西宽不足40米,南北纵深四进院落,园中共有20余座建筑,主要有古华轩、旭辉亭、遂初堂等,花园内假山嶙峋,湖石嵯峨,佳木葱郁,碧瓦朱翚,虚实结合,相互辉映。
乾隆花园建筑结构灵巧、曲直相间,整体风格着力于古代文人士大夫的隐逸思想,被学界公认是宫中苑,内庭园林的精品。这一组宫殿建筑群不仅展示了乾隆盛世时的建筑、装修、陈设成就,更重要的是展示了乾隆内心深处的理想,只有依循圣王之道,“仁爱治国,赐寿百姓”,才会“天下太平,长宜茀禄”。
“长宜茀禄——乾隆花园的秘密”展览是首都博物馆2014年的一次大展。共展出藏于乾隆花园的珍贵文物125组件,集合了装饰、陈设、诗词、画作等众多珍贵文物,展览通过对建筑格局、陈设布局及重要文物的解读充分展现了皇家宫廷的造园艺术,以及乾隆皇帝“天下太平长宜茀禄”文人精神的追求。
本次展览通过对故宫乾隆花园的建筑、格局、陈设及重要文物的解读,让观众领略乾隆花园精湛的造园艺术、精彩的建筑内檐装修及陈设,感受乾隆皇帝实践儒家礼制,追慕文雅生活,信、修汉藏佛教的晚年生活及其精神世界。
乾隆自幼接受汉族传统文化教育,四书五经、诗词歌赋、书法绘画无一不精,十分重视“稽古右文,崇儒兴学”的文化建设。他对书法的嗜好和倡导比其祖父康熙皇帝更胜一筹。乾隆刻意搜求历代书法名帖,御览、御批、钦定多种传世名帖,使帖学之风大盛。游览名胜每到一处,作诗纪胜,御书刻石,其书圆润秀发,宫中、御园、名胜古迹、寺观庙宇几乎到处可见其墨迹。其善书之名广为流传。从存世的乾隆书法看,他的字体稍长,楷书中多有行书的笔意,行书又往往夹杂着草书的韵味,点画圆润均匀,结体婉转流畅,缺少变化韵味,无明显的成就,或许体现了太平天子的气度,后世评论“虽有承平之象,终少雄武之风”。
乾隆晚年自号十全老人,陶醉于文治武功,公元1795年,由于不愿意超过其祖父康熙皇帝在位61年的先例,宣布退位,传位给嘉庆皇帝。作为其归政后的颐养之所,乾隆亲自指挥了花园建筑群的修建工程,他追慕文人士大夫归隐山林的理想生活,向往极乐世界美妙的环境和与佛等量的无量寿命和无量功德。同时,他自豪于自己的文治武功,得意于自己的长寿和家族的兴旺。把对江南园林的精巧雅致、移步换景的造园艺术境界和手法的喜爱都融入到花园的设计建造中,并将这种情感愿望通过造园这种特殊的形式表达出来。他把他的向往、自得的感情留在了诗歌里,也留在了他亲自提议兴造的园林和建筑群中。如今观众通过“长宜茀禄——乾隆花园的秘密”这一展览也可略窥一二。
(作者为首都博物馆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