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收藏趣事 >> 马丑子:一个民间收藏者癫狂的理想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收藏趣事 >> 马丑子:一个民间收藏者癫狂的理想

马丑子:一个民间收藏者癫狂的理想

作者:佚名      收藏趣事编辑:admin     

  

  “你选择了坚守,也就无法再去拒绝落寞。”这是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民间收藏家马丑子发在微博上的一句话,也是他执着民间收藏20年的真实写照。

  在收藏中收获了喜悦和理想,也让他身陷窘境。20年来,年过半百的马丑子坚持收集天水及其周边地区的古陶器,每次听到有人要出售中国远古文化陶器的消息时,都会热血贲张,按捺不住。

  其实马丑子的本职与收藏毫无关联,他是一名以皮毛生意起家的商人。在商海里跌宕起伏,他见证了张家川龙山皮毛市场的兴衰,他错过了扩张生意的最好机会。当同行们的生意风生水起时,他唯一的收获就是几房子堆积如山的陶器,这份坚守让他感到满足。马丑子热衷收藏的目的,是为了保护以天水为核心区域的古代陇右地区的古陶文化,但现实却让他十分担忧,因为财力人力不足,大量收集到的古陶器难以保全,他渴盼着能给这些古陶安个家。

  二十年收藏古陶上万件

  张家川县城的水木金华宾馆,是马丑子临时的家,因为痴迷收藏,经商多年的他至今没有在县城购买房产,只能蜗居在茶园的办公室里。

  走进马丑子的办公室,仿佛走进了一座陶器“仓库”,历史上各个时期的彩陶器见缝插针地摆放在房子的各个角落,还有许多无法陈列的陶瓷器及残片装在纸箱里,堆在办公室的过道上,就连他睡觉的床边上也堆着不少陶器。在距离办公室不远的5间客房里,也满满地摆着陶器。这些陶器中,有最为普通的光面陶罐,有带装饰花纹的釉罐,有外表镂空带有内胆的,还有两个为一组的套罐,因为数量庞大,加之人力财力等条件限制,马丑子只能粗略地将收集到上万件陶器大致分成了四类,每个房子各放一类,还有许多没处安置的陶器只能留在乡下的老家。

  马丑子很忙,要照顾茶园的生意,还要忙着四处搜寻陶器,这让已经年近半百的他多少有点力不从心。但每逢闲暇,当他坐在自己的“陶器世界”里,把玩整理陶器时,都会让他精神焕发,内心充满着成就感。因为,他觉得这些陶器足以阐述整个华夏古代制陶文化及人类生存的脉络。

  收藏陶器二十年,马丑子已经有了识别陶器的“慧眼”。只要听到哪里有人要出手陶器,他总会第一时间赶去“淘宝”,在别人看来或许一文不值的烂陶瓦片,他都能说出一番名堂。马丑子说:“在别人的眼中,看到的或许是一堆破旧的瓦砾,可在我看来,那是最美的风景。”每当看到这些陶器或陶片,他的脑海里都会浮现出这个陶片背后的故事,或者是普通人家的茶米油盐,或许是沙场上金戈铁马的勇士们。

  马丑子的案头,最吸引他的一件陶器是两口贯通连体杯,每每把玩,他总是倾入极大的仰慕之心,在他看来,这件普通的陶器上凝结着古人伟大的智慧。马丑子介绍说,这是一件仰韶文化的实用酒器,但用途非常特殊,主要是用于两个交战的部落在和谈时,部落首领喝庆贺酒所用。同样一种酒注入酒杯,两人各执一耳,分别从两端饮用。在庆贺和平的同时防范对方在酒里下毒,既饱含对和平的渴望,也时刻不忘警醒,这就是理想与现实之间冲突的极端体现。

  在收藏古陶的过程中,马丑子也遇到了这种理想和现实的激烈冲突。

  “收藏抢救渭北流域及其周边地区古陶的事,由我这个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农民来做确实是勉为其难。一方面我没有专业的文化知识,另一方面以我的经济能力来保护古陶文化简直就是杯水车薪。可是没办法,这个事无利可图,比我有知识有实力的人不感兴趣。古陶都是不可复制的,如果现在再不进行收藏抢救,很可能几十年后古陶文化会有断代的危险。”

  收藏的初衷只为保护陇右陶文化

  马丑子身上有一种混合的气质。他是一位商人,却和一般商人不同。他更像一位有着文化抱负的“文艺中年”。

  “关山是一种高度!”马丑子这样说。

  这个来自关山脚下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的穆斯林并不搞文学,却与文学界有着密集的交集。不管是去兰州还是来天水,他都能很快召集一帮全国著名的诗人、作家团聚。他能背诵出许多诗人的诗,如王若冰、雪潇、李继宗,还有丁念保的。

  马丑子常把李继宗的一首诗《黄昏以后》挂在嘴上:

  城北黑了/前河沿黑了/积雪的田亩黑了/场院黑了/去年丝结椽头的蛛网黑了/堆在墙根的劈柴黑了/去往新疆的路黑了/丑子与何世全商量的一件大事黑了/羊皮贩子的脸黑了……

  李继宗的这首诗发表后,马丑子的生意一夜间亏了200万,确实是“羊皮贩子的脸黑了”。

  马丑子说,他是第一个把天水洋芋卖到马来西亚的人。2002年,第一批在天水土生土长的洋芋,经过天津塘沽港口运抵马来西亚,开创了我市农副产品走向国际市场的先例,采访中,马丑子偶尔会用几句马来西亚土著语来展现他的自豪。

  “文艺中年”马丑子滔滔不绝地演说,不停地强调“关山是一种高度”。他把“横看成岭侧成峰”、“会当凌绝顶”、“壮怀激烈”这样的词句揉进自己的即兴演讲中,排山倒海,力量惊人。看他的炯炯目光,真像关陇古道上的鹰隼。

  这些都丰富了马丑子的文化情怀,也是他走上陶器收藏之路的原因。

  当生意做得顺风顺水时,马丑子的眼睛是用来识别皮毛的,一块皮子品相如何、有何用途,他看得非常准。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不可自拔地迷上了收藏陶器,从此他的眼睛里只有在别人眼中一文不值的陶器。

  马丑子清楚地记得,那是20年前一个秋天的午后,他到张家川回族自治县龙山镇收皮毛时,看到一户农民家的砖垛上放着一件造型非常奇特的笔筒,整体形状就像松树遒劲的躯干,马丑子取下来,擦去笔筒上的泥渍,才发现上面写着“清风明月”四个字。马丑子越看越喜欢,简直爱不释手,这家的男主人感觉很奇怪,对马丑子说:“这是孩子从外面垃圾里捡来的,听人说一样的还有不少,感觉不是什么值钱东西,如果你喜欢就拿走吧。”

  马丑子带着笔筒,找到一位张家川搞收藏的老人咨询。老人看了后认为,这是一件清晚期至民国前后宣化岗的东西,是当时张家川穆斯林哲赫忍耶门宦传教时,为了争取各民族和睦相处而烧制的陶制礼品,专门送给当地的汉族士绅和普通百姓。虽然这些陶器本身没有什么投资价值,却记录着张家川县各民族团结和睦、共同繁荣的历史,因此这些陶器对于张家川这个甘肃唯一的回族自治县而言意义非常特殊。老人说:“很遗憾,人们没有保护这类陶器的意识,这些被认为没价值的陶器都被遗弃或损坏了,只怕再过几年类似的陶器就很难再见到了。”

  老人的话让马丑子的心隐隐作痛。

  而更触动他的,是他一位文学界挚友的话。由马丑子个人出资的在张家川举办的第一届关山文化笔会上,一位文学界挚友送给马丑子这样一句话:“人一辈子总要留点什么给世人,是贡献、骂名或者是连儿孙都记不住的平庸,你马丑子挣钱再多,不可能留座金山,你要知道自己为啥而活着。”

  这句话对马丑子的触动很深,从那时起,他痴迷地踏上了收藏古陶器的路,而且收集的范围也越来越广。从张家川本地的宣化陶,到新石器时期的陶器,再到石器、骨器、铜器……只要他认准的东西,都会义无反顾地买下来。马丑子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只进不出,与市面上的文物贩子“以贩养收”的路子完全不同,许多文物玩家半开玩笑地评价:“只要过了马丑子的手,抠都抠不出来!”

  但“只进不出”的古陶器就像一滩泥沼,让马丑子收藏的道路越走越难。

  在质疑和困顿中坚守收藏梦想

  2010年前后,在马丑子仍然坚持用自己的餐饮和皮毛生意苦苦支撑收藏梦想时,许多生意上的伙伴都开始试水房地产行业,也有朋友邀请他加盟房地产开发公司分一杯羹,但被马丑子拒绝了。因为此时,马丑子已经在收藏古陶文化的路上走得太远,远到资金链濒临断裂。

  当周围朋友都开始陆续在县城、市区甚至省城兰州购置房产时,马丑子却为了维持生意几度搬家。张家川县流传这样一句话:“第一次搬家搬不动,搬上三次家,只剩一根棍。”马丑子搬家何止三次,在搬家过程中,被他丢掉的东西不计其数,但他没有舍得丢掉一件陶器。这种痴迷在家人和生意伙伴的眼里简直就是不可理喻。

  马丑子有四个儿子,都已学业有成,但都没有正式工作。同时和马丑子起步做生意的同行,给儿子结婚的贺礼是装修精美的新房,但他儿子的婚房,却只是父亲经营的宾馆里的一间宿舍。同行们为助儿子创业,送上整叠的钞票,马丑子给儿子的永远只有一句话:“钱要靠自己挣。”

  积压在家人和生意伙伴心中的不满情绪,终于像火山一样爆发了。

  2011年的一天,马丑子的父亲再也忍受不了儿子“玩物丧志”,争执当中,抄起砖头对存放在老家的陶器一通猛砸,几件马丑子心爱的陶器当即成了碎片。马丑子拦下了愤怒的父亲,把老人送回屋后,一股从心底生出的悲凉让他几度失声。

  生意不景气,家人不理解,让马丑子痛苦万分,但当他看到被人们抛弃的陶器时,他仍然无法做到冷眼旁观。马丑子苦笑着说:“我现在有种救世主情结,就像如果对这些陶器置之不理,它们就会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一样。”

  2013年冬天,马丑子在宁夏青铜峡看到了一件残破的陶罐,这是一件远古时人们日常使用的取水器,虽然残破,但做工精美,棱角分明,几千年的岁月并没有磨平它粗犷的刻纹。

  马丑子似乎在这个残破的陶罐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他思绪难平,写下了这样一首小诗:

  只因与你邂逅,我饥肠辘辘衣不遮体如约坚守了四千年!我千里迢迢风餐露宿虔诚等待了四千年!

  只因与你结缘,我异巢成兽折断翅膀相思了四千年!我赤足大漠横笛长河寻找了四千年!

  这一刻:你突然的造访让我手足无措一身茫然!你离奇的身世和凄美的面容让我内心震撼!

  我想,你一路走来,你一路艰难地走来,曾经历了怎样的隐忍与凶险?

  看着你,我才领悟到你虽然把肋骨做剑,但你保全了千年的贞操和万世的尊严!

  期盼为天水陶器安一个家

  随着时间的推移,马丑子的藏品越来越多,在收藏界名气也越来越大。为了确定藏品的价值,他邀请到了我市文物专家、文博副研究员汪保全。汪保全在详细查看了马丑子的藏品后,认为马丑子收藏的陶器大部分都是真品,藏品类别宽度涵盖从史前到明清的巨大范围,而且从收藏的规模来看,在天水及周边都是比较少见的,他的藏品的实用性涵盖了古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研究天水周边的陶文化历史具有一定的意义。

  专家的肯定让马丑子兴奋异常,家人对他搞收藏的态度也从抵触到默许,再到认可,这使得马丑子对收藏的热情越来越高。当为新成立的陶文化公司起名字时,马丑子毫不犹豫地在注册表上写下了“甘肃云鼎陶文化有限公司”几个字,“云鼎”是马丑子才一岁的孙子的名字,他期盼着儿孙们能在他力不从心之后,把收藏保护丝绸之路古陶文化的责任继续传承下去。

  然而,摆在面前现实的难题仍无法解决:首先是藏品无处存放,其次是这些珍贵陶器的安全无法保证。

  马丑子算过一笔账,以他目前的经济实力,根本不可能再单独租赁或新建一处能妥善存放陶器的地方,每次淘来的陶器,他只能散乱地摆放在办公室甚至是客房里,但现在再也腾不出一间能让他当“仓库”使用的地方了。陶器的安全问题也是最令他担心的。今年5月,几位外地的客商找上门,说是谈建陈列馆的事情,但最后却挑了十几件精品陶器,并想以不菲的价格将其买走,马丑子当场拒绝了。就在离开的时候,对方撂下一句话:“这东西我们拿不走,你也留不住。”这让马丑子非常担心,因为此前他已经遭遇过有人试图盗窃陶器的情况。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随着文化市场的日趋开放,天水文物外流的情况十分严重,与马丑子一样的民间收藏爱好者也经常遇到外地收藏人士前来购买藏品的事,但收藏爱好者都希望这些在渭水流域与人文始祖有着深厚渊源的文物,能够留在家乡,为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发挥作用。他们和马丑子一样,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希望在政府有关部门或企业的资助下,能够建立相关的民间博物馆或者由官方将其保存起来,给这些宝贵的文物找个合适的“家”,让它们在提升城市文化品味方面发挥作用。

  有专家认为,我市散失在民间的由历代先民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的文物数量非常多,对于传统文化的整理、认识也都有一个过程,因此,通过文物艺术品的市场化、大众化,使民间收藏文物艺术品有效填充文博部门收藏的空隙,可以防止文物艺术品外流,是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有效途径。

  10月15日,就在记者结束采访返回天水的途中,接到马丑子打来的电话。他口气一如往常那样激动:“我又找到了一套古代天水地区的陶制下水管道,如果能证实是真的,很可能会将天水人使用下水道的历史往前推上几千年。”

  马丑子说,他热切地期待有专家学者能够关注和挖掘出这些陶制管道背后的辉煌,正如政府或者有关部门能够关注到马丑子这个普通的农民为保护天水古陶文化所做的努力一样。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