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记者 李斌
藏友求鉴:11月24日下午在朋友安君的画展上,遇到山东藏友杜海学,寒暄过后,他告诉我从记事时起,就发现家里有把古剑,那时候他还小,只记得剑在爷爷堂屋的一个木盒子里装着。他几次发现爷爷时不时会拿出宝剑来端详欣赏半天。爷爷去世他参加工作后,一个偶然的机会喜欢上了古物收藏。一天,爸爸把此剑转交给了他,让他好好保存。他见包浆自然、老到,非同寻常,但又不知道是否有收藏价值,现在一直在他家里悬挂着,让我去家里给把把关。
持宝人:杜海学
藏品名称:疑似李自成之妻高桂英所佩之剑
鉴宝专家:陈君儒(文物鉴藏家)
专家点评:此剑长为65厘米,剑身长50厘米,柄长15厘米,剑鞘长50厘米。剑身中下部双面铸金质七星,剑柄上部,即剑双面底部为阴刻龙纹。因此判断此剑应为明末清初皇族御用剑,整个剑的形状和制作方法与沈阳故宫博物院展示的清早期努尔哈赤佩饰的宝剑相似,虽稍短于后者但制作水平毫不逊色。此剑为原装木鞘、髹漆完整,剑柄及剑鞘均为铁梨木仓铁镀金,铁镀金即鞘柄装铜质鎏金为黑漆底浮雕缠枝花卉,做工精美。此剑历经200年的岁月,伤痕累累,但仍寒光闪闪。整体小巧玲珑,但从剑身的包浆及伤痕判断,应为实用之兵器,经过考证不难发现此剑疑似李闯王夫人高桂英之佩饰剑。李自成早年起兵,高桂英佩带此剑应为防身之用,到后来李自成兵败,高桂英不得不拿起武器杀向战场,且高桂英本身也是习(好)武之人,此剑显得伤痕累累,说明此剑制作的精度和韧性非同一般,也绝非一般文臣武将所用。其历史价值、考古价值更非同一般。(又考证:李自成兵败后,高桂英、李过、李通、李来亨及贺珍、郝永忠率部继续征战与清兵抗衡。在抗清斗争中,高桂英屡建奇功,后被南明唐王封为节考贞义一品夫人,号其军为“忠贞营”,更说明此剑系高桂英所佩之剑。在明末清初,一般男人用剑身为80厘米以上,而此剑身为50厘米,且明末清初敢于上战场杀敌之女性非高桂英莫属,此剑的龙纹为四爪纹,在明末清初李自成起义时,李自成自封王,在使用龙纹方面也没有明确的讲究和分界线,但对剑的锻造精益求精,再次证明此剑为高桂英之佩饰)。目前在考古界和收藏界明末清初农民起义文物发现尚少,故此,其研究价值和收藏价值不言而喻。
藏品来历:藏家杜海学是山东威海人,很早就对散落在民间的各类瓦当、石雕等产生浓厚的兴趣。谈起眼前这件疑似清代高桂英所佩之剑的收藏来历,杜海学笑着说,真是一言难尽啊。
杜海学说,听他父亲讲,民国时期他爷爷是做布匹生意的,走南闯北,一次当行至湘北澧州(现澧县)时,天色已晚,便借宿一酉姓人家,酉姓人家为人敦厚善良,免费为他爷爷提供食宿,第二天当他爷爷在离开酉姓家时赠给对方一丈余布匹以作酬谢,酉姓人家又回赠他爷爷这把宝剑,说你常年奔波在外,可作防身之用。他爷爷当时很感动,盛情难却,又继赠布匹数尺才安心赶路。爷爷将此剑藏布匹之中并途中作为护身之用。回家后,放置于卧室中。抗战时期,日本占据他们老家,凡发现藏有兵器者,一律枪毙。他爷爷万般无奈,只好用牛筋纸包好埋在屋子的墙角下。解放前爷爷奶奶先后逝世,直到改革开放后重建屋子时又发现此剑。后他与多位藏友共赏,大家都说是把古剑,一位专家来家里看后说疑似为李闯王夫人高桂英之佩剑。杜海学说倘若有识之士能进一步考证鉴别此剑,他愿捐献给国家,以示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