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复
近日,我在朋友孙正伟老先生寓所看到博古架上的紫砂壶,真是琳琅满目。其中一款周桂珍制作的富贵竹平圆紫砂壶(见图),造型呈平圆形,壶柄环竹节,壶身壶嘴有竹枝、竹叶相连,寄寓“竹报平安”之意。壶的底印为“周桂珍制”,盖印“周桂珍”。周桂珍,1943年出生,1958年进紫砂工艺厂,在近代制壶大师王寅春班里学习。1963年起长期受壶艺泰斗顾景舟悉心传授,现被评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孙正伟笑称自己收藏紫砂壶是歪打正着。从事造型设计的他,平时酷爱绘画,所创作的油画、国画、水彩画几十年来不断见诸全国各大报纸杂志,并参加相关画展。凭着画家的直觉和审美情趣,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他开始进入收藏领域,开始是瓷器、紫砂器和杂件兼藏,但很快,他把注意力集中到了紫砂壶收藏。
孙先生说:“我有时到老画家那里去,往往看到他们手捧紫砂壶冲茶,高雅的举止让我好生羡慕。慢慢地我发现紫砂壶造型美观,形态千变万化,壶身、壶盖、壶柄的不同形态,能组合出无穷造型,使人眼花缭乱。这种美感和由此引起的精神享受,是促使我花时间、精力进行收藏的主要原因。另外,宜兴不比景德镇,离上海较近,来回方便,价格又相对不高,正符合我的实际承受能力。”
此后二十多年里,孙正伟几乎每个月都要去宜兴选壶。他回忆,那时的宜兴,只有一条狭窄的小街,两旁分布三四十家门面很小的陶器店。街上冷冷清清,行人很少,来买壶的人更少。
在这否定一切的特殊社会环境里,几乎无制壶名家,更没有职称、头衔一说,即使紫砂壶价格低得不可思议,也不会有人想到收藏。孙正伟根据自己爱好,从中挑出造型美、壶身亮丽、制作精致、价格不太高的紫砂壶买。
孙先生告诉我,幸亏当时不断有报刊发表他的画作,有点稿费,从事造型设计也有点“外快”,加上自己省吃俭用,还是有能力继续收到一批藏品的。
到了本世纪初,随着艺术市场的兴起,他开始关注书画行情和拍卖情况。在拍卖图录中,他惊奇地发现,原来紫砂壶行情竟如此火爆,而周桂珍还是位蜚声海内外的制壶工艺美术大师。他感慨地说,收藏真的是有运气靠机遇的。